范侠直接转身往自家大门走去。

现在奶奶和小梅也住到筒子楼了,不过不是和儿子一起住,而是租下了王伊红原来的那间房。从黄山疗养回来之后她们就带着家具搬来了,准备一直住到分配好的动迁房能够入住为止。

建德里的动迁已经是铁板钉钉,等放完国庆假期,拆迁大队就要开工了。

现在弄堂里一片乱糟糟的,大多数住房困难的人家盼拆迁不知道盼了多少年了,早几个月前就在外面租了房子搬走了,只剩下几家抱定了决心要做钉子户的人还坚守在原地。

就比如宋老太爷家。

动迁组说他家一共五十平房米的房子里居然塞了二十八口人实在太夸张了,最小的一个都不满一周岁,不同意他要十套动迁房外加二十万赔偿金的要求。

宋老太爷于是每天就带着重孙子,带着两张躺椅,一把从卖冰棍的老贾那里搞来的大遮阳伞,跑到拆迁办门口坐着。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上班”。

拆迁办上班,他也上班。拆迁办下班,他就带着重孙孙回家。

他也不吵,也不闹,就这么笑眯眯地蹲在人家门口。但凡有人进出,他还跟人家打招呼,不知道还以为这个老头是特意请的门卫。

拆迁办的同志看不过眼,让他们家里人把老头给领回去。三十七八度的天,万一真的出事了他们担待不起。

结果老太爷的儿孙们就双手一摊,说他们拿自家老头子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几位同志不如自己去和我家太爷谈谈,看看怎么解决。

要说这副吃相也太难看了,宁老太基于这么多年的邻居情谊也去劝过,说他万一倒下,这家还不就散了。现在能分配到七套房子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他那些乱七八糟的外孙女,乃至外甥的户口就别再多想啦。

结果宋老太爷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自己的儿子没有老太的儿子那么有本事,现在夫妻两个,连带女儿一家也都是下岗待业人员。他要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帮着孩子们多争取点福利。等明朝眼一闭,腿一蹬,也不用操这份人家的心了。

这话说的太心酸,宁老太也听的泪涟涟。

想当初刚搬到建德里的时候,宋老太爷还是宋小开,家里那是大马路上开皮货店的,进出都坐大轿车,从不为钞票操半点心。如今混到这种样子,要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撕下脸皮给儿女们“搏身家”,实在太让人唏嘘了。

“宁老太太,还是侬有福气。儿子孝顺,也有本事,孙子更是聪明,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