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父顿时尴尬地不好再提这茬了,安母倒是想到了一个新方法,“学校还缺赞助吗?”

那村民斜睨他们两眼,不屑地摇摇头,随手打开旁边的一个本子,“你们想赞助就赞助吧。”

那本子上写着一串串赞助商,有公司的,也有个人的,后面跟着的金额还都不是个小数。

要是前两年,肯定没有,但是自竹溪村去年名声渐渐起来了,今年要建设学校,一群人都跑出来拉关系了。

安母本来还考虑什么奖学金,一看这几十万几百万的金额,就知道人家根本不差她这点儿。

不过她转念一想,要是能用竹笙的名义捐,那岂不是比他们直接捐赠更好?

但是那村民一听更是笑了,“竹笙她早就捐过了。”

他说着,翻到其中一页,里面赫然是竹笙的名字,还有后面跟着的金额。

安母不是没考虑过竹笙捐赠了点,毕竟她也算是个什么社长,但在她想来,能捐赠个几千上万就不错了,再多的肯定没有。

可是看到那一页上面的数字,她眼神顿时一变,“竹笙她可真是……有爱心,竟然把自己的钱都给捐了…”

村民就猜到别人会有这误会,他啪地一声把本子合上,“那你可说错了。这么点钱,别说是竹笙了,就是我们村子里都有些人家拿得出来。”他抓头放下本子,还在嘀咕着,“穿着瞧着也不错,怎么这观念这么扣扣搜搜的?”

安父安母尴尬地不行,快步走开了。这个村子怎么好像根本没有他们想的那么贫穷!

学校不行,再想其他的。

他们一路往前继续走着,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时不时也出现一间手工艺品的铺子,还能看到有人拿着刺绣的绣品。

安母忽然想到是不是能给竹笙买点新衣服,打打亲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