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无字灵位

李天峰喊来个警察,一块把孙劲弄上车,想送他去医院。

孙劲抱着头连连摆手,又朝前指了指,意思是把车往前开。

李天峰把车开出去一大截。

远离了火场,孙劲才慢慢平静下来。

李天峰慢慢回过味来,说:“你怕火?”

孙劲喝了口水,挠着头说:“应该不是。可能是小时候那场火,人受了刺激,见不得这个场面。”

“我就是这个意思,这叫应激性,和动物一样。”李天峰啧了一声,说,“你脑子会不会有啥创伤?不然为啥疼?”

“你脑子才有创伤!”

“我不和你一般见识,你这第几次?”李天峰问。

“第一次!”

“第一次疼?”

“第一次在那之后又见到火场,也是第一次疼。”

“找个医生看看!苏主任就懂这块,找她给你介绍个好医生。”

“再说吧!”孙劲用力晃了晃头,说,“你怎么看这事?”

“失火?”

“对。”

“情况不是清楚了吗?烟花店主的小孙子负主要责任。”

“但时间点也太巧了,程功上午才退房,这就被烧了。”孙劲慢慢恢复了活力,说,“回局里说说情况,照我看,完全有必要把程功弄进来待上四十八小时再说!”

“别乱来!”李天峰很清楚,这场火下来,那房子就再也没有勘察必要了,就象征性留了两个人,和孙劲回了局里。

秦向阳被蒋素素搞得有些郁闷,一听程功租过的房子失了火,眉头皱得更紧了,不停地走来走去。

孙劲一个劲地建议把程功弄进来关上四十八小时。

“但实际情况看来,失火和他无关!”秦向阳不理睬孙劲的建议,突然停下脚步,心里做好了决定,说:“明天我就去找他,要是他真和案子有关,明天我们一定一无所获,反过来,一定会有收获。你相信我。”说着,他用力拍了拍孙劲的肩膀。

李文璧很久没见过秦向阳了。

两个人自打确立了关系,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少了。秦向阳最近很忙,她也很忙。

最近一段时间,市局组织了一次“打拐专项行动”。报社安排李文璧跟随打拐专项小组,实地采访,做专题报道。

“专项小组”前两天收到线索,说有两个失踪的孩子被卖到了本省某山村。李文璧立即随队前往。

提供线索的是个女人,用的不记名电话,电话打到了“110”。显然,线索提供者不想透露身份。

“专项小组”想进一步核实信息,可是那个电话关机了。通过技术手段定位,发现手机所在大体位置,跟线索里提到的村子基本一致。提供线索者为什么不想透露身份呢?“专项小组”分析,偏僻山村是人贩子的主要业务范围之一。山民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没孩子的,娶不上媳妇的,就动歪脑筋,相应地,很多被拐儿童和妇女,都被卖进了山里。山民们往往把这种交易当成常事,意识不到是违法行为。再就是山里封闭,宗族观念强,互相之间往往沾亲带故,你要是买了人口,被外人知道了,外人不但不会出卖你,有时还会帮你。比如人跑了,村民会帮着把人抓回来。基于这么个情况,“专项小组”认为提供线索者是良心未泯,或者有一定法律观念,但又不想公开身份,免得让村里人知道,以后混不下去。

看来这人很小心,要么就是有其他顾忌。

村子叫鸡冠村,位于本省西南丘陵地带腹地。鸡冠村就在鸡冠山附近,周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只可惜交通不便,又缺少特色,没人前来开发,来往游人很少。

进村要走山路。山道崎岖,没修盘山公路,车要硬开上去也行,但危险系数太高,根本就是玩命,当地村民出入,多靠摩托车和自行车。

“专项小组”把车开到鸡冠山,剩下的路只能步行。一行人偃旗息鼓,便装进山,没闹出什么动静。

鸡冠村也就百来户人家,组员们本想一户一户挨着搜,定能顺利完成任务。谁知搜来搜去,忙了一天,就是没搜到孩子。

小组组长姓刘。他这才意识到,还是低估了村民的团结。

孩子为啥搜不到?一定被藏起来了。

他很清楚,这么一来,等于已经暴露了身份。就算消息属实,这么待下去也没戏,只好暂时收队,从长计议。

回城前,刘组长一直在琢磨那个神秘的举报人。要是能找到对方,那是再好不过。他又联系局里的技术人员,再次定位。结果和上次一样,还是只能定到鸡冠村附近的大体范围,没法子再精确,要是对方开机就好了。

鸡冠村附近,最近的就是鸡冠山,山上有座小庙。山下有几处搭建的房子,房主是外来户,住了十几年了,从村里收山货往外贩卖。

刘组长想,既然手机信号定位到鸡冠村附近,那手机的主人,要么是村民,要么是那家收山货的,要么是山上庙里的人。别的,再无可能了。可他很快意识到怎么分析也没意义,既然报案人关机,有不可言说的顾虑,那就算和警方面对面,人家也不会承认。

但程序上,刘组长还是派人询问了贩山货的,山上庙里也去打听了,果然,人家都说不知道什么贩卖孩子的事。

孩子找不到,自然无法实地采访报道。刘组长很无奈,跟随队记者李文璧表达了歉意,然后带队回城,计划再暗中派人进村打探,直到消息准确无误,再定点找人。

行动失败,李文璧也很失落。上车后,她听打听情况的队员说,庙里有个老和尚,能给人解签算卦,一时心动,来了兴趣,想去给秦向阳这刑警队长求个平安符,跟组长打过招呼后,便单独开车脱离了队伍。

鸡冠山本就不高,李文璧把车停在山脚下,没多久就爬了上去。

那庙虽小,却也是苍松林立,古意盎然,一看就是个清净之地。李文璧心喜,推门而入。

想必是游人很少,香火不旺的缘故,李文璧爬上去后,院子里空荡荡的,队员所说的老和尚,也不知上哪去了,只有几个执事僧人在庙堂里闲坐。

李文璧从庙里买了几炷香,虔诚地上香跪拜一番,精神上才得了安慰。那中间也没人前来打扰,她心里很是畅快,便来了兴致,一个人在这荒山小庙里转悠起来。

她在前殿转了一圈,正要往后殿走,抬头见两个人从后殿旁边的小路上走了过来。那两个都是女人,一老一少,老的蓄着头发,穿着布衣棉袜,想必是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少的三十岁左右,打扮时髦,锥子脸,颧骨有些高,眼角上翘,嘴唇很薄。

由于职业的原因,李文璧观察得很细致。那两个女人越走越近,感觉到了李文璧的目光,就朝李文璧看了过来。李文璧和善地笑了笑,甩着双手从旁边走开了。

那两个女人径直出了庙门。不大会工夫,那个年纪大的居士一个人回来了,她见李文璧模样乖巧,一个人逛来逛去,就上前问道:“姑娘怎么一个人来到这里?”

李文璧朝对方笑笑,有啥说啥:“哦,我是个记者,去采访回来,见这里景色不错,就来上炷香。”

“这里景色倒也没什么,就有一个好处,安静。”居士说完转身离去。

走出去十几步,她突然又停住脚步,回头问,“你是记者?”

“是啊,阿姨。怎么了?”

“哪里的记者?”

“省城,滨海的。”

“哦?你是滨海人?”居士闻言眼睛一亮。

“是的!难道阿姨你也是?”

“嗯。”

“我们是老乡,真没想到!”李文璧使出了记者的本能,又问,“那刚才和你一起的女孩是?”

“噢,那是我的女儿。出来散散心,顺便来看看我。”说完,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怪不得眉眼跟你有几分相像。”

“只可惜越大越不省心。”居士一边说,一边微微皱起了眉头,本来很平和的一张脸,隐隐之间有些愁云惨淡,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时拿不定主意。

“阿姨你怎么了?”李文璧关切地问。

“哎!”居士长长地叹了口气,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阿姨你怎么大老远跑来这里……清修?”李文璧转移了话题。

“哦,这个说来话长。”言语之间,居士好像一下子打定了主意,道,“你我今日遇见,也是缘分,你又恰好是个记者,也许,真能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

居士四处看了看,轻声对李文璧说:“过来说话。”说完,当先一步朝后院走去。

李文璧真不愧是干记者的料,好奇心一下子上来了,紧紧跟了上去。

后院角落里有座房子,居士引着李文璧推门进去,关好门,招呼李文璧落座,随后道:“做个自我介绍吧,称呼起来方便。我姓周,叫周小娟,以前在家时就常年礼佛,后来无意中来到这个清净的地方,索性就做了居士,算起来有七八年了。刚才那是我女儿,姓蒋。”

“我姓李,叫李文璧。周阿姨您需要我帮什么忙?说吧!”李文璧干净利落地说。

她见周小娟欲言又止,转身掏出记者证给对方看了看。

周小娟点点头,像是下定了决心,说:“这山叫鸡冠山,下面有个村叫鸡冠村。以前,村里有些人家娶不上媳妇,就花钱从人贩子手里买。”

李文璧一听是这个话题,顿时来了精神头,忙附和道:“这种事不算稀奇,几年前有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了福建某山村,天天被人锁着,一关就是好几年,后来生了孩子。主家以为有了孩子,她就不会跑了。谁知那女的烈性,找机会点了一把火,把那家人全烧死了,连自己和孩子在内。”

“真是造孽啊!”周小娟叹道,“实话跟你说吧,这两年,这边也有人买孩子,尤其是小女孩,越小越好,买来养在家里,大了直接就当儿媳妇了!”

“这不就是童养媳吗?现在还有这?”李文璧的眼里透着疑惑。

“怎么没有?现在,这庙的后边就藏着两个小女孩!”

“啊!”李文璧惊呼了一声,心说,难道正是我们要找的孩子?要是孩子被藏在这里,难怪打拐小组进村找不到人。

她想了一会,皱起眉头问,“为什么藏在这里?”

“一来安全,二来训生。”周小娟低声道,“听说过熬鹰吧,一个意思,把孩子扔到地窖里,吃喝拉撒全在里面,隔三岔五过来送点吃喝,饿不死就行。时间长了,孩子才能听话。要不说孩子越小越好呢,大的就得训生。”

“这还了得!村里那么多人,就任由那么几户人家为非作歹吗?”

“你这就是不了解世道了。村里家家户户世代住在这里,不是亲戚也好过亲戚,加上偏僻闭塞,法律观念淡薄,这也不是杀人放火,谁会为这些事得罪人?要是孩子家长找来,进村打听孩子下落,村民只会说‘不知道’,哪个爱多管闲事?”

说到此处,周小娟黯然神伤了一会,接着说:“哎,那些孩子实在可怜,可我也没什么办法。恰好前天女儿来看我,我便托她买了张不记名电话黑卡,报了‘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