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盛唐不夜天 云长歌 1899 字 3个月前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拜大唐府兵制所赐,每次打仗都是就地征兵的,毕竟折冲府的分布范围挺广的,所以一般都是将军从长安出发只是带一些简单的护卫,然后到了当地出示符节等身份证明,然后再了解一下当地情况坐镇指挥。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李显要带多少人过去?李显手中能够指挥的兵马其实不少,但是那只不过是人心所向,严格说起来不通过朝廷而擅自活动的话,这些兵就算是谋反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李显不可能带这些兵走。

那不带这些的话,李显手上能够动用的就只有自己的护卫了,但是哪怕摄政王有优待,护卫也不过就五六百人,护送李显一路到岭南的话,总觉得有点不够。

李显倒是无所谓:“不用太多,二三百足以。”

他的护卫都是精兵,当年他就想要改革兵制,但是一来二去的给耽搁了,也不能说是耽搁,大概就是时机不成熟连李治也不好动手,只不过李显在自己的护卫身上却做过不少实验了,别看他的护卫数目少,真正打起来打人数是护卫二倍的士兵是不成问题的,遇到弱一点的打三倍也不是不可能。

贺兰敏之见他心有成算也不多说了,只是回头就将自己在城防上的计划给李显看一眼,他心里对李重义和郑瑾还是有点不放心,想要趁着李显和郑玘走之前将事情都安排一下。

可这个世界上总有意外发生,怎么可能事事都安排好呢?就算现在看着不错,如果到时候发生点别的事情需要改呢?李显倒不是不想看,而是怕他如果开口同意了,到时候有什么变动,李重义做不了主——他是不能推翻摄政王的意见的,那就要重新请示自己,不说这样会给李重义带来多么大的压力,就说从长安到岭南这么远,这一来一回的要好多天,如果真是什么要紧的事情那早就被耽误了好吗。

所以李显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只是说道:“去问宜阳郡王吧。”

贺兰敏之对于李显这种将事情就这么放手给一个十岁的孩子表示出了极大的不解,是啦,皇家孩子早熟,李重义他也见过是个十分稳当的孩子,但是再稳当他也是个小孩子好吗?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交给他……真的可以?

等到了宜阳郡王府贺兰敏之就看到了跟李重义在一起读书的郑瑾,瞬间就悟了,李重义虽然年纪小,但是郑瑾年纪已经不小了,而且郑瑾对李重义绝对的忠心,自己的提议郑瑾肯定会仔细把关的。

不过贺兰敏之对于这两个孩子心里还是有点怀疑的,只是在跟郑瑾和李重义讨论过一番之后,他就将心里的轻视给收了起来——这俩孩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总算是搞定了这一摊子事儿之后,李显就跟郑玘带上护卫轻车从简的一路用最快的速度奔赴岭南。

作为行军总管,李显到了当地之后就开始马上着手安排各种防务,而在来的一路上一直都有军报发来,让他们了解具体情况。

具体的情况其实也很简单,岭南这个地方真的是特别的贫苦,要不然大唐流配那些罪犯怎么会都往岭南赶呢?但是再贫困的地方也是有点人烟的,这里的少数民族尤其多,部落多了就自然会起冲突,经过长年的相互兼并,最后形成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简称就是六诏。

这六诏本身其实也是长年互相交锋的,但是架不住大唐太强大,而且……大唐经常把罪犯往这边赶,来的人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穷凶极恶之辈,一开始还有人管着后来这些人就开始偷偷摸摸的侵占六诏的地盘以及各种资源。

长年累月下来,这些活下来的流民居然还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六诏忍受不了了就开始合起来打击流民。而大唐在当地的长官其实心也是向着流民的,这个年代民族的隔阂十分强,哪怕知道那些人都是罪犯,在面对外族的时候还是会回护自己人。

时间长了,六诏早就对大唐不满,只不过之前因为大唐太过强大所以一直不敢发难。至于这次为什么就敢了,还要“感谢”浪穹州刺史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