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盛唐不夜天 云长歌 1728 字 3个月前

其中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乐成侯刘仁轨为左仆射,依旧监修国史;中书门下三品、大理卿张文瓘为侍中;中书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处俊为中书令,监修国史如故;吏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李敬玄为吏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依前监修国史;右丞许圉师为户部尚书。

然后宰相刘仁轨、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并兼太子宾客。

比起李弘来,李贤的东宫阵容快要闪瞎人眼了!

不过这里面李显只关注一个官位那就是户部尚书,是的,戴至德被调走了,变成了工部尚书,而户部尚书成了许圉师,现在李显总算是知道了为什么李治让他等一等了。

不过李治也没让他等太久,直接将几位宰相以及户部工部尚书都招来,然后把皇子们也都招来开会了。

是的,皇子们,除了成了太子的李贤之外,李轮也出现在了这里。如今李轮年纪还不算大,还没有入朝,只不过现在谁都看得出来李治大概是想要先培养一下李轮的政治素养,所以对于他的出现也并不意外。

而李贤跟李轮并没有那么亲近却也不错,在李贤看来除非他自己嘎嘣死了,李轮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差的年纪太大了啊,更何况李显还是他那一边的。

李贤这个太子的比李弘做的舒心就在于他的下面没有一个对储位虎视眈眈的弟弟,对于李显他很放心,一个不娶妻妾不留子嗣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继承人的,再加上李贤已经势成,李轮的性子也比较绵软,所以他并没有任何可担心的。

李治将全国最有权势的几个人拉了个讨论组,当然这个讨论组讨论的内容一点都不水。

李显之前提出修路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大唐经济,这个立足点不说不好但是却不足以打动人心,所以这次他换了一个方式。

“如果官道四通八达的话,那我们军队的机动能力就能提高很多啊,比如说郑清澄这一次从东都到恒罗斯城走了半个月,这还是急行军的结果,如果路要是畅通的话至少还能缩短时间!这样在对外战争上我们能够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不是吗?”李显说的非常有道理,就连老狐狸们都忍不住去思考了一下。

然后许圉师就开口问了句:“若是修官道,那要多少预算?”

新官上任,许圉师已经非常快的进入了角色。李显有些哀怨的看了一眼许圉师,他本来以为来了一个好说话的呢,结果没想到,户部这个地方大概风水比较邪门,当了尚书的人都变成了铁公鸡。

“该花的钱就要花啊,其实不仅仅是官道还有州道什么的也要修,只不过……一样一样来吧。”

交通不便利带来的各种后遗症是非常明显的,李显现在能够改变的不多,只能尽量去做这件事情,只不过……对于修关内的官道大家都还是同意的,但是像西北岭南以及北方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大家还是不太同意的。

这年头这些少数民族经常闹个内乱,今天还是依附于大唐,说不定明天就揭竿而起造反了,所以大唐费心费力的修好路之后岂不是对他们的造反事业更有帮助了吗?

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