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初春的寒意

十国千娇 西风紧 1169 字 3个月前

……

禁军步兵作战时下马,不过大许立国后经过几次扩充战马,这回出动禁军数量不多,为了机动性,大量的是骑马步兵。

步兵就算给了马,马战也不太行,郭绍执政后的第一次北伐就验证了。但是干追击乱兵这种事还是挺行的,若遇败兵组织抵抗,则下马作战。反正步行跑路,短时间内没法跑过骑马的人。

北面的董遵诲接到中军军令后,主力反而停止了追赶,一面派小股人马跟着败退的辽军马队,一面派人回到军营,先取了一些帐篷、粮秣、多余的马匹,然后才尾随而去。

一番耽搁,董遵诲部又不紧不慢地尾随,隔阵子就换马骑,一直跟到了晚上,距离败军却越来越远。

……辽军骑兵大队中,杨衮已不知去向。辽军援兵有契丹骑兵约一万、奚兵步兵一万,当时骑兵在北面战场上冲阵,杨衮在西边山上;骑兵战败后就各自逃奔了。战阵上死了不少人,沿途又跑散了一些,现在辽军只剩几千骑,另外还有大量党项马兵也一起,整个马群虽然比刚败那时好多了,却依旧乱糟糟的。

到了晚上,战马经过冲杀奔跑,又驮着人奔走了一整天,不断有马匹累死了。

众骑是从战阵上直接溃败而跑,什么都没有,粮秣短缺;更要命的是没有帐篷等物……大伙儿上阵冲杀,不可能驮着帐篷冲锋!连多余的马匹也不能带太多。

大量人马陆续停下来后,很快冻得发抖。

此时已到正月间,照时节是春天了,但西北的初春夜晚,照样能冻死人!不到半个时辰,已有党项骑兵悄悄逃跑。

契丹人倒少有私自跑掉的,他们是辽国人,战败后唯一的想法就是北上回辽国。长途跋涉,显然与大队人马一起结伴而行才是最好的选择。党项骑兵也多是夏州北面草原上的牧民,他们也不想留在绥州这边。

众人冻得簌簌发抖,荒郊野岭一片漆黑,山上很荒,砍树木也得用马|刀等兵器,因为没带斧头柴刀这些工具。完全不能满足大军所需。

契丹武将和党项武将交流困难,只能各自找会说汉话的人翻译。

众将围在好不容易升起的一个火堆旁,周围挤满了人。大伙儿商议,有人说道:“加紧赶路,明日就能到绥州,到绥州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