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玄武王也吃瘪

果蔬青恋 乡村原野 1804 字 3个月前

粉红130了,亲们强大,没说的,加更。这是第三更。

七月六日,玄武王张乾返回京城。

他一面派遣魏铁回王府报平安,一面往皇宫去见皇帝。

乾元殿御书房,永平帝看着眼前年轻威武的王爷,神情有些恍惚:玄武王,算上最近新拓展的疆土,大靖有一半江山是他打下来的,他已经无法再往上封他了,因为大靖祖制不得封异性为亲王,所以只能将他郡王的爵位变成世袭。

他倚重他,又防范他,对他的感觉实在复杂的很。

“爱卿可知朝中近况?有人竟然背弃大靖,去投靠秦霖那个乱臣贼子。军中可有此事?”永平帝紧紧盯着板栗问道。

“臣已经听说了。”板栗点头道,“但军中绝无此事。”

永平帝点头,告诉他投靠秦霖的世家和官员,语气十分愤懑不平。

板栗正容道:“皇上不必为此事烦心。想我大靖泱泱大国、巍巍天朝,皇上坐镇中央已经二十多载,威德远播,岂是秦霖小儿可比?皇上只将安国与昔日金国、元国等国家一般看待,况且疆土小了一半,另一半已经被皇上收入囊中,还有什么可忧虑的?他在皇上面前,永远没有嚣张的资格。”

永平帝听了这番话,心里十分受用,不住颔首。

其实,不用人开解,他自己如何不知这道理?

原本大靖周边有元国、金国、蕃国、南雀国、水国,他不是照样高枕无忧!如今这些国家都没了,只剩下水国和安国,他反而睡不着了。

究其根本原因,就因为安国的皇帝也姓秦,还是他的侄子,还是从大靖叛逃出去的。他的存在。好像一根刺,如鲠在喉,又如芒刺在背,让他不得安宁。

板栗明知皇帝的心思,只能以豪言抚慰。

当下,将北方的情形回禀了,说朝廷派去的以刘水生为首的年轻官员,正在整顿治理新打下的疆土,颇有成效。

刘水生就是泥鳅,因当年大靖灭了南雀国后。他和李敬文分别治理雪州和南州,对治理异邦收复人心颇有心得,故而这次又将他调到北方去了。

永平帝听后很高兴。话锋一转,正色对他道:“关于张家认子一案,朕下旨命三司会审,绝非想干预张家家事。当此非常时期,爱卿又是我大靖国之柱石。一切都该小心。老王妃怕是对朕有所怨怼,以为朕不体念她母子情深……”

话未说完,板栗便急忙跪下叩首,连道“不敢”。

永平帝命他起身,解释道:“当年张家玉米丢失的经过,大多数人都已经知晓。只要稍有心机和计谋,便可编出一套话来骗张家。若是真玉米被奸人调换,张家被骗事小。找不回亲生的儿子,岂不令人伤痛?所以,朕以为后来这个玉米,相隔了九年,若要确定他的身份。应该万分慎重;之前的玉米,更要细审。因为,这牵涉到朝中重臣——白凡!”

板栗也肃然道:“此事微臣已从家信中得知。母亲顾念亲子,情急失态,望皇上恕罪。臣这一路来,也仔细思索这个问题,定当详细查证,以免为奸人所趁,找回亲弟弟。”

永平帝欣慰地点头道:“爱卿能体会朕的一片苦心就好。”

君臣又说笑几句,皇帝道:“本当留爱卿陪朕用膳的,然张家正值多事之秋,爱卿应该先回府去看太妃和老王妃,再将家事好好理一理。再者,王相还在外面等候王爷呢。”

板栗忙赔笑道:“等白虎公进京,臣再来陪皇上用膳。”

言毕躬身告退。

宰相兼刑部尚书王令宣果然在偏殿议事房等候他,张杨也在。

三人寒暄见礼后,王尚书和张杨将案情告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