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归心(二合一章求月票)

水乡人家 乡村原野 2361 字 3个月前

吴氏告诫那家人:要不把这妾给退了,就让他媳妇回家。

没钱挣了看你还纳妾去!

郭大全亲自上门去传话。

他对那男人笑道:“我说兄弟,你真想得开!晓得不委屈自个。我郭家兄弟三个,撑起这么大家业,从没想要讨个小老婆回来生养。你还怕你这家业将来没人接手?”

说着目光在他屋内一扫,不过几件破桌椅而已。

那男人羞愧万分,嗫嚅道:“总不能不养娃……”

郭大全道:“你急什么!我二弟不也只有一个女娃,也没说急着要讨个小老婆回来生儿子。这女人生娃她也得赶时候不是,不是说生就能生的。你先忍忍。为了你这事,我们家要调整上工和休假的规矩了,总不能叫大家断了香火,那时没人敢来了。”

那男人见郭家这样给面子,急忙保证把那丫头送走。

这件事了结后,郭家调整了工人上工和休假的规定,保证每个成亲的女织工每三天可以回家歇一晚,这空挡由未婚的女孩来替补,当然要加酬劳的。并且,还新规定了产假:凡是怀孕的女工可保留差事回家待产,等生产完再来上工。回来还有产期补贴呢。

这是郭家的经营策略:无论从忠诚度上,还是手艺的熟练上考虑,留住老织工很重要,总换人可不行。

新规定一出,女织工们都感激万分,尤其是郭家为那家丈夫纳妾的女工出头,保护了她在家的地位,更令所有女织工感动。

从此大家不但用心做工,还把郭家当娘家和靠山一样,有了烦难心事都愿意和郭家婆媳说。

人心所归,这儿仿佛成了女儿国,吴氏就是那女王。

清哑自然就是公主了,织工们提起来都称“我们家姑娘”。

此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必多说,且说眼前。

清哑和二嫂等人坐船久了,一路疏散活动往家走。

前面是绿竹夹道,直通向郭家院门。

清哑四下张望,虽然冬季草木凋零,但竹子却依然翠绿。竹林中偶露出一角屋檐,上面停着一只鸟儿欢快地鸣叫,再加一两声狗叫、稚童呼唤等,乡村风味浓郁。

她不大出门的,一般出门也是从门前水上坐船离开。

算一算,走这条路居然是她穿过来后第一次。

想想忍不住微笑,觉得自己跟那些养在深闺的小姐也不强些。

她这么想,阮氏可不这么想。

她觉得小姑是娇小姐,就不该轻易抛头露面,尤其是在乡下,因此不住催清哑“小妹,走快些!”说着前后张望,生怕再有人来。因为这一路上,来来去去的走过好几拨人了,路过的人都好奇地将目光重点放在清哑主仆身上。

阮氏不禁后悔,该坐船从前面绕的。

她有意将清哑挤在中间,害得清哑总被挡住目光。

好在很快到了郭家西坊院门口。

西坊已经彻底同郭家住处隔开,这道院门是专给织工们进出用的。前面还有一道门,才是郭家人自己进出的东院门。

西坊守门的护院一色都是年轻汉子和少年,见了阮氏忙都出来打招呼,“东家奶回来了?哎哟,姑娘也回来了!”

护院头领阮秀恰是阮氏的族人,认得清哑,见她出现在这很意外。其他人都不认得,听见他叫传说中的“姑娘”,急忙就寻找目标。没费神,目光一下就落在人群正中的清哑和细腰身上。再一看眉眼,就定在清哑身上了——她身上有郭家人相貌特征。

确定后,一个个都想“姑娘真好!”

他们不知如何形容清哑的纯净,只觉“真好”。

阮氏笑着应一声,拉着清哑脚下不停地直往前走。

郭俭和巧儿好奇地跑到院门口,扶着门边对里面张望。

清哑也侧首打量门房设置,见护院们都看着她笑,她也礼貌地微笑致意。

一个少年问道:“俭哥儿和小姐想进去瞧?”

说着话,眼角余光偷偷地瞄清哑,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