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逼迫

水乡人家 乡村原野 2360 字 3个月前

他们也都没想到在这严肃、紧张的时刻,一向安静的郭姑娘忽然任性撒赖起来,颇有“就不说,气死你”的架势。

韩希夷一个没忍住,差点笑出声来。

急忙中想起在公堂,笑出来很不妥,才忍住了。

不知为何,他看着清哑心里软软的。

方初嘴也抽了抽,对于清哑这一偏离行为表示奇怪。又想她到底才十几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以前没经历过大事的,这一两年遭逢诸多变故。人都当她是郭少东,其实还是个孩子,偶尔任性撒赖也正常。

周县令道:“郭姑娘,你不说,这案子怎么审?”

他十分遗憾:再听谢吟月的推论,他还是觉得有理,还是觉得好像郭清哑杀了江明辉,再被郭大全以刀伤掩盖。本来他以为破了这桩奇案会立大功、升官的,偏偏情势陡然翻转。如今谢吟风和贾秀才都认了,凶器也找到了,江明辉走水路的小船都找到了,正是铁证如山,他不服也无法。

这时候,他跟谢吟月一样,很想弄清楚清哑到底是如何知道江明辉被铁钉一类的利器灌顶的。

清哑道:“我怎么知道不重要。过了这么久,无论怎么说,谢大姑娘也不会相信。大人可还记得:谢姑娘那天问我时,不等我想好怎么措辞,她就给我扣了杀人的罪名,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她就是要我死!”

周县令略一回想,点头道:“唔,好像是。”

清哑忙夸道:“大人好记性。”

谢吟月没想到清哑也会奉承人,气得要死。

不等她反驳,就听清哑又道:“好,谢吟月栽赃陷害民女的原因明确了,咱们再说第二点……”

谢吟月疾声道:“等等,怎么就明确了?大人尚未表明态度呢,姑娘难道代替大人下结论?”

清哑提高声音,和她抢着说,生生将她的声音压制,别人便只听见她说道:“刚才辩论很清楚,不用再说!”

又急急朝上道:“大人,民女是原告,她是被告。民女提出指控,等说完她再提出辩驳。上次大人不就是这么审问的!”

周县令道:“不错!你继续说。”

又对谢吟月道:“谢姑娘暂时不得插嘴。”

谢吟月不再说话,冷冷地看清哑如何舌灿莲花。

清哑便又道:“现说第二点:谢吟月从冯佩珊那知道民女跟江明辉碰过面,却隐忍不说,是居心叵测!民女隐瞒有不得以,玉枝隐瞒也有不得已;谢吟月隐瞒却是在找机会,所以民女一说江明辉的死因,她就抓住机会栽赃陷害。再说第三点——”

“谢吟月发现玉枝不对,唆使谢吟风逼问她,目的昭然若揭。她自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对于精明能干的谢少东来说,太反常了,再次证明她为谢吟风掩盖罪行事实……”

清哑两辈子加起来从没一次性说这么多话。

她说得又快又急,竭力学前世看电视中律师的范儿,本着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连续出击,以求攻破罪犯心理防线。

想的是很好,可她根本不擅长言辞,每每提出一点,自问自答一番后便武断证实谢吟月的罪行,旁人听来,极为笨拙幼稚、强词夺理,然而,谢吟月却听得心惊肉跳。

清哑每句话都打中她要害,因为是事实!

她竭力镇定,急速思索理由,好待会反驳清哑。

她之前也早做过预备,但谢吟风通奸杀人败露,又被游街示众,牵连她受辱,令她心神大乱;这时又被清哑控诉袒护其妹罪行——对于她来说这就是事实,未战先有三分心虚——便不自觉谨言慎行,唯恐被人抓住把柄,是以话出口前在心里掂量又掂量。

然她还没想好怎样回驳第一条,清哑又说起下一条,又正中她心思。再是第三条,有滔滔不绝之势。她心里一慌,神色就紧张起来。

“……谢姑娘身为谢家少东,一向聪明睿智,名声响亮,不同于一般的闺阁女子。这次凶杀案中,面对她妹妹和玉枝的反常行为不加调查,你们觉得可能吗?因为她就是在装糊涂!就是要掩盖谢吟风的罪行!就是要栽赃陷害民女,趁机除掉民女,打垮郭家!她的行为比谢吟风恶劣十倍!谢吟风因爱生恨,铸成大错,其实可怜;谢吟月眼明心亮,明知妹妹是凶手,却为了维护谢家声誉,不惜冤枉陷害无辜善良。在她眼里,家族声誉和利益高于一切,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将其他人的性命看得蝼蚁一般。她小小年纪便如此心狠手辣,罔顾律法,简直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清哑先还边想边说,后来却陡然提高声音,厉声叱喝。

她也不需要想了,所有的言语都自然从心里流淌出来。

在阴冷的牢房里,她日夜反复思量,对谢吟风除了痛恨还有可怜,对谢吟月却真正觉得令人发指,她罔顾人命已彻底激怒了她!

所以,这段话她说得不但流畅,而且声色俱厉、义正言辞,因为那些话在她心里滚了几百上千遍,一旦诉诸于口便如惊雷炸空!

说到愤激处,她站起来,居高临下地逼视谢吟月。

众人都被她突然转变的气势惊呆了。

周县令更是张大了嘴——这还是那个死都不开口的郭姑娘吗?

谢吟月心性再坚韧,到底心虚。

若不心虚,她大可堂而皇之面对,又何必处心积虑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