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工业之主 晴空之下 2024 字 3个月前

“你怎么知道是太后下旨?”

高文渊的确得了密旨,而且还是太后的手诏,允许他以新元商社的名义,每年从东海制药厂采购一定数量的磺胺衍生药品贩运去海西州,换取大雍需要的技术和物资。

这个密旨并未经由内阁审核,而是盖了皇家的秘印,意在绕过内阁单独行事。

东海制药厂的确郡府官营,但大部分筹建款却是来自今上的私库。有今上做靠山,眼红东海制药厂的虽然大有人在,可没人真敢公然跟天家抢钱。是以东海制药场从诞生至今,虽然每天创造的利润足以令人疯狂,但却从来没人把手伸出去,只能躲在暗处默默垂涎。

“东海的事,陈阁魁现在插不进手。”

只一句话,就回答了高文渊所有的疑问。

他恍然。

崔慎现在是东海代郡尉,统领东海军事大权,按例也是入京上大朝的官员,自然对朝中的风向有所洞悉。

姓崔的这小子的手段邪性,他也是到了海西州才觉察的,能与谢航那个圈子里的人来往,看来崔老三也不是个简单的船把头。

提到谢航,高文渊索性把谢家准备来东海设立炼钢厂的消息也讲了。崔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似乎这事一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高文渊猜测是谢航之前就与他通过气,甚至选址东海里就有他的推波助澜。

啧,神神秘秘的,门道还挺多。

“炼钢厂的事,钱郡守非常高兴。”

何止是高兴,钱胖子当场就诠释了一下什么叫“胖得灵活”,兴奋得整张圆脸都涨红了,拍着高少爷的肩膀跟他称兄道弟。

高文渊哪敢跟朝廷从二品大员称兄道弟?忙不迭地推辞,但也得了不少钱郡守的夸赞。

等高兴劲儿过了,钱酉匡又开始追问开工设厂的具体细节。高文渊哪知道什么细节,他就是个传话的,真正的选址还要谢航亲自从海西州过来拍板。

“我离开的那日谢先生好像有急事,估计是要处理完了才会来大雍。您也知道,现在海西州到处都在打仗,航运不是那么便利的。”

钱胖子略有些失望,但也没有高文渊预想得那样急躁。

东海工业区的布局已经有了雏形,钱郡守虽然也很看重谢家炼钢厂落户,但他现在有底气的很,就算不来也最多沮丧几个时辰,已经不会像之前谢彼得建仓库时候那样大惊小怪了。

现在东海郡以造氨工坊、化肥厂、青州兵器局和东海制药厂为基础,划分了四个区域作为工业集中区。现在已经有不少小作坊小场坊入驻,有的是专门给这几家大型工场做配套产品,有的则是另起炉灶,利用东海发达的航运发展产业,竟然也有几家做出了起色。

有人出头,这就是最好的宣传,现在想来东海寻找机会的人多得是,郡守府门前天天车水马龙,谢家来东海落户已经不算是雪中送炭,最多是个锦上添花。

但钱郡守的心态还是很诚恳的,大工场这种东西多多益善,不但能够多一大笔税收,还能富裕东海的百姓,顺带着缩减青州兵器局的成本,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于是谢家来东海设厂这件事就这样大体确定了下来,钱酉匡给了一个很有诚意的方案,就等着谢航过来签订契约。

高文渊这趟旅程的任务大都圆满完成,只余一部分随船过来的海西州移民,暂时还不知该怎么安置。

“倒是有不少成手工匠,可惜不能送去青州兵器局。”

他略有些遗憾地说道。

除了王春岚的父兄,随船过来的绝大多数移民都被暂时安置在码头附近的仓库,需要核对身份,调查行迹和出身,避免有海西州的细作混迹其中。

现在的东海郡对于外来人员的审查十分严格,尤其是在四大工坊附近的区域,经常有着便装的密探出没,对可疑人员跟踪调查。

许多好不容易混迹进来的细作,还没等靠近青州兵器局等安防重地便被抓进了枢机处的大牢。侥幸漏网的也落不到好,由前东海卫兵丁组成的场区保卫营也不是吃素的,任何可疑的痕迹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前天抓到的那个小子招认了么?”

赵二喜把肩上的枪放进枪架,端起自己的茶杯灌下了几口凉水,呲了呲牙。

“老子前天见他鬼鬼祟祟的,要不是咱这腿脚实在不顶用,老子也不会让那小子给逃了!”

“别气别气,那就是个小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