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推举捧杀 文官去统帅大军,这不是外行……

这最佳人选,自然是前面派人去和准噶尔部打了一场,打赢了的恂郡王胤祯。

恂郡王又是皇上同胞兄弟,按理说应该是最佳人选。

然而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胤禛根本就不信任胤祯。

哪怕之前册封胤祯为恂郡王,不过是看在皇太后识趣的脸面上而已,可不是两兄弟握手言和。

恂郡王被排除在外了。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适合的人选——怡亲王胤祥。

胤祥当年是能文能武,可惜因为一废太子,废掉了,身子骨不太健康,而且会考府还需要胤祥坐镇,所以也不行。

那选谁了?

是最佳人选的恂郡王不行。

众人已经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统领西北大军的人,能力是第二,忠心是第一。

或者说,是皇上心里对他能够放心的人。

皇上身边他能让他放心的人,就那么几个——扳着手指头都能数的出来。

然后就有人恶意满满的提了年羹尧的名字。

这可真不是在捧年羹尧,而是在捧杀。

年羹尧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三甲同进士,进翰林院当庶吉士,然后当学正,多次外放主持各地乡试,之后又当内阁学士、四川巡抚、四川总督。

这一路走来,年羹尧走的都是文道,当的都是文官。

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是进士,父亲年遐龄由笔帖式起家,一家子人可以说都是走得文官路子,和武将那边完全没有交际,完全沾不上边。

让年羹尧去统领大军打仗,这不是捧杀是什么?

虽说文官最高的境界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可在唐朝之后,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反正提议年羹尧当大将军的人,是不信年羹尧是这种天才,

就是盼着年羹尧在战场上去死,最好打个败仗,连累全家。

胤禛还在犹豫的时候,底下的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

年羹尧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嗯,就是字面上的不错。

这些人不是看到了年羹尧有惊人天资,真是文武双全。而是瞧见了让胤禛灰头土脸,不得不求他们,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益来的机会!

嗯——这些人的想法也一样,不信年羹尧能打赢,就是想要胤禛输。

谁呀?

八爷党和十四爷党呀!

其中还夹杂着蕙兰这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