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记在心上 再一一和这些人算总账

没有那种顺水推舟的机会,蕙兰不可能为了报复钮祜禄榴珠就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拣芝麻。

你可以说蕙兰市桧,说蕙兰功利。

反正蕙兰就是觉得对钮祜禄榴珠的仇恨,远远比不上自己三个儿子的前途,她不能因此被人抓到把柄,捅到四阿哥胤禛那里去,坏了儿子的前途。

大不了,就像上辈子的钮祜禄榴珠那样,等自己儿子成为了皇帝后,再算总账。

有这种想办法的人,不止蕙兰一人,四阿哥胤禛也是这样的想法——等他登基成为新帝后,再慢慢和某些人一一算总账!

四阿哥胤禛怎么会升起这样想法?

一方面是因为年羹尧的那封“表忠心”的信,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又有人请皇上立储君,这次还联合了好几个人,搞得声势有些浩大。

而这其中呼声最高的人里,没有四阿哥胤禛。

相反,四阿哥胤禛最近还成为了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对象。

原因?

因为准噶尔部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之前见正面打不赢清军,于是换了战术,让手下大将领着几千人当偏师,狠狠的给了清军侧边几下,打的清军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对于这种事情,皇上自然不会姑息,立马有派人去迎战,结果依然输了。

输了几次后,清军的粮草等各方面的需要就大了去。

偏偏因为皇上以前对臣子的体恤,搞了借国库银子应付急需的仁德政策,导致国库不能说空虚,但也说不上有多富。

而且像中原王朝,因为国土面积太大,每年不是这里闹干旱,就是哪里闹水灾,反正肯定都会有天灾出现,只是地方和程度不一样而已。所以一般情况下,国库还得预留一部分银子放在那里,以防天灾。

在这种情况下,国库的银子就相形见绌了。

但皇上是铁了心要搞死策妄阿拉布坦,这可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涉及到整个清朝的国防国策,可不能任由策妄阿拉布坦坐大,更不可能让对方占据了高原,形成吐蕃对唐朝的局面。

可要打仗,粮草银子必须要有,国库又紧张,这……

也不知道是四阿哥胤禛主动提起,还是皇上突然想起,或者是别的人提议,反正最后就是——因为要预备打仗,所以四阿哥胤禛开始催收国库欠银。

然后嘛,四阿哥胤禛就成为了全朝堂最不受欢迎的人。

向国库借银子这事,因为当年是标榜皇上的仁德,仁政,所以但凡是有资格的都跑去借过。

不过有的人是真急需银子过难关,有的人是想着占皇上的便宜,有的人就是去应个景。

皇上下旨了,怎么着也得给皇上脸面才是,于是都去借了银子,不过这种人借得不多,一般几两到几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