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羊皮换瓜 初云秀儿 2024 字 3个月前

池母就愁了一会,很快就信心百倍了。电烤箱是现代发明的,但是古代西方人没有电烤箱,就不做蛋糕了吗?

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池母立刻研究起古代西方是怎么做蛋糕的。

这个时候,那两个女大学生又派上用场了。

她们俩是学土木工程的,生生给池母研究出一个古代的烤炉构造。

难怪说现代社会,大学生是最廉价的劳动力,给点钱,啥都干得出来。

于是回到古代,池母直接买下了一个宽敞还带院子的门店,准备砌一个烤炉,钱自然还是和厄法寺借。

池砾敢不借吗?

而且蛋糕这种东西很容易让人上瘾,古人从来没见过这东西,卖得肯定很好。

做蛋糕的成本那么高,肯定不能像包子馒头一样卖的那么便宜,价格尽情往高了定,专门面向有钱人。

古代穷的人是真穷,有钱的人也是真有钱,这门生意肯定会比苗娘子面铺还赚钱。

从厄法寺银行投资角度来说,这钱也没道理不借的。

这次来古代,带来的大多是技术,东西反而不多。

要说带来的东西里最贵重的,就是四袋种子。

年节一过,春种很快就来了,谭玉书现在正管农业呢,可不得给他整点业绩。

带来的种子其中一种就是谭玉书上次想带的棉花,棉花不仅能用来保暖,还能用来纺线,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经济作物。

不过对于处于农耕文明的雍朝,最重要的还是粮食,于是池砾就把“杂交水稻”技术弄来了。

让自花授粉的水稻品种杂交育种,使杂交品种集中父本母本最优良的性状,这个技术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被誉为“东方魔稻”,不仅亩产高,适应性也强,凭一己之力解决了全球的粮食短缺问题。

当然作为一种专注产量的水稻品种,口感不算好,在粮食储备充足的现代,基本用作工业用途,很少摆上餐桌。

但对于大部分吃饱都困难的古人来说,可不会挑口感,杂交水稻这惊人的产量,就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南方可以种两季水稻,杂交水稻在南方推广正好,而北方池砾带来的是玉米。

同样是一种高产粮种,亩产能达到千斤,而且抗寒、抗旱、抗倒伏,生产周期短,对各种地形适应都非常好。

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很弱,能有个安全生长成熟的作物极为重要,玉米这种比较“皮实”的粮种,一经引进,很快就能推广开来。

虽然作为粗粮,味道也不好,但就和杂交水稻一样,穷时用来救命,富时用来酿酒做饲料,怎么着都能有销路。

最后一种东西,是用来凑数的。

因为谭玉书觉得这三样东西,“一南一北一冬”,若再来个“夏”,就对仗了,跟嘉明帝说的时候比较朗朗上口有B格。

池砾:……

作诗作疯了吧,这玩意都得给整个对仗?

那夏天需要什么呢?硝石制冰?这技术雍朝也有啊,怎么也不能让他把空调整过去吧?

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到夏天有什么必须品,毕竟夏天不像冬天,一不留神会死。

就在纠结的时候,谭玉书扫了一眼他平时直播的那个平台图标。

向日葵直播平台的图标就是一朵向日葵,花瓣看起来有点像展开的莲花。

而这时池砾家院子里种的向日葵也成熟了,池母炒了一锅五香瓜子,给池砾公司的人送去。

整个公司“嘎巴嘎巴”嗑了几天后,谭玉书一拍脑门子,给人家向日葵改了个名字,就叫“向日莲”。

反正勉强能算夏天成熟的,长的还那么像太阳,再蹭个莲花的热度,就当“夏”的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