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羊皮换瓜 初云秀儿 2262 字 3个月前

等出去冯秀娥便一改之前的决绝,不安道:“我夫君看起来不太对劲,我现在离开是不是不太好啊。而且他只会读书,连饭也不会做,如果我离开了……”

谭玉书轻笑:“嫂嫂,虽然我与庄兄是好朋友,但还是要说,您未免有点太惯着他了。”

冯秀娥满面羞惭,垂下头去,讷讷不敢言。

“庄兄在学问上聪明,但在俗物上却十分糊涂,嫂嫂您若不想跟着他过糊涂日子,性子就该厉害些。以后嫂嫂可以多去跟我娘说说话,和她多待待,让她教你一些管夫君的手段呢。”

“谭老爷说笑了,我哪敢和老夫人比。”

冯秀娥不安地低下头,她素来以夫为天,今天这样听从谭老爷的话,在夫君面前说狠话,就已经是极限了,像谭老夫人那样雷厉风行,里里外外一把抓,简直想也不敢想。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谭玉书也不强求,只是笑道:“嫂夫人回娘家路远,便让我们送一程吧,尽管安心住下,庄兄不要多久就会去接您了。”

下车的时候谭玉书将一匹布交到她手里:“这是送给老人家的礼物,还请代陈。”

冯秀娥目光湿润,感激福身。她父母一子四女,极不待见几个女儿,好不容易把她们都打发出去,若是空手回去,难免会受到父母哥嫂的刁难,而现在这一匹布,能让她在家里好过一点。

她之所以愿意听谭老爷吩咐,就是因为谭老爷真的是一个极好的人。

送走冯秀娥,谭玉书仿佛第一天认识池砾一样,啧啧称奇地看着他:“我以前只当池兄沉默寡言,没想到你一说起来,连庄兄都不是对手。”

哼,他以前之所以不说,只是不想说罢了。

不过听谭玉书这个“语言大师”的夸奖,那感觉确实不一样。

看着谭玉书亮晶晶的眼睛,池砾收敛所有表情,要高冷,这才是高手的风范。

没到晚上,庄子叔就失魂落魄地来到厄法寺,看见池砾颓然一笑:“我听闻妙法大师出身鄙陋,不精佛理,如今才知,此言虚妄。”

池砾:……

他没想到胡诌一下,在庄子叔眼里还成了精通佛理的大师了?

一旁的谭玉书双手合十:“那是因为渡厄大师所传的不是佛理,而是人间道法。”

庄子叔咀嚼着“人间道法”这四个字,宛如雷霆轰顶,跪倒在地:“大师渡我!”

池砾&谭玉书:……

阿弥陀佛,又忽悠一个。

第22章 四百八十字

在古代,皇帝绝对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所以在嘉明帝亲自将“落雁寺”改为“厄法寺”,并钦赐匾额后,“厄法寺”的来由便传遍京城。

谭玉书编的这个故事也很快火遍了大街小巷,因为古人也喜欢看爽文。

市面上其它才子佳人的故事,主人公高低得是个穷书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带入还是有门槛的。

但妙法僧据说从前只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穷的活不下去了,突然有一天来了个“神仙老祖宗”,从此衣食无忧。

相比于之前的穷书生考上状元的套路,“祖宗流”简直让人耳目一新。

不少人开始做梦自己祖上是不是也出过一个神仙,然后突然来度化他,只要从此衣食无愁,剃头当和尚也行啊!

于是讲厄法寺故事的摊位前,总有很多人。

说书先生发现这个流行趋势,顿时都换了本子,为了和同行竞争,还各自增添了不少细节。

这时候写本子的,很多都是穷秀才,肚里多少都有点墨水,写的故事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很贴人设。

化形万千游走于尘世的济世高僧渡厄,顽劣不驯后被教化的妙法,细节不同,但人物活灵活现。

谭玉书当初提供的只是一个大框,在说书先生的努力下,故事羽翼逐渐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