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诏狱第一仵作 凤九幽 2607 字 3个月前

“去年七夕,你在何处?”

“当时出了贪污案,刑部派官来查,下面人人自危,小人未经传唤,是不允许进正厅的,那日很早就离开官署,当晚一直在家。”

“可有证人?”

“有的,家人可为证。”

……

仇疑青又问了几个问题,挥手让人下去,赵兴德便带他和叶白汀,沿着正厅转了足足一圈:“……户部看起来挺大,其实人员很单纯,去年年末考核又调走了些,今年新人还没来,大人能见到的,也就是这些了。”

几人方才已经路过了赵兴德的公案,面前最后,也是最显眼的一个,仍然是空着的案几,与之前那个空案几不同,这个案几空是空,表面整洁干净,一丝灰尘都没有,明显是被人好好打扫过的。

这里应该坐着人,人却不在。

仇疑青指节点着桌面:“这是谁的案几?”

赵兴德就嘴微撇,嘲讽的表情根本掩饰不住:“邓华奇,和本官一样都是侍郎,可同人不同命,人可不用像下官一样干活,什么好的赖的苦的烦的都得接着,人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不来,官宦世家,家中辈辈有大官,他又是家里最受宠的,一个侍郎算得上什么,不过是积累资历而已,人家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路,随时可以改选呢。”

叶白汀:“赵大人很羡慕?”

赵兴德看了看左右,已经走过工作区域很远,便低声道:“相比羡慕,更多的是无奈,谁叫咱没那种爹娘呢?人就是撂挑子不干事,咱也得接过来好好干,别人不要功劳,咱得要,苦完累完,偏又不能拿别人怎么样,这替人干活的事……谁心里会爽快?”

整个户部参观问话的过程并不算快,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人,除了问取信息,辨别真假外,还得观察,这里的环境,每个人的心态……

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时辰,眼看着快中午,赵兴德一次一次的看滴漏,仇疑青和叶白汀便也没再多呆,提出了告辞。

回去的路上,二人慢慢骑着马,聊着刚刚的所见所闻。

仇疑青问叶白汀:“可看出来什么没有?”

“工作量。”

叶白汀眉目微凝:“这些人的工作量很不一样,比如李光济的公案,卷宗文书多的都要摆不下了,新来的还要往他桌上放,蒋宜青明显也是在工作,但他桌上的东西就少多了,一个巴掌就能数得出来,干到下午绝对能做完,再往别处看,有的桌子干脆就是空的,比如邓华奇……”

连赵兴德,和今日‘外出公务’不在的尚书万承运的案几,他们都看过了,看起来摆出架势,做出‘本宫很忙’的样子,比真正做什么更重要。

为什么?

“如果邓华奇是因为家世背景,赵兴德和万承运是因为本身职位,在户部一二把手的位置,其他人呢?丁忧的人不在,桌上没东西还可以里解,可李光济和蒋宜青明明是一个级别的属下,尽管职位分工不同,任务量也不可能如此天差地别……”

一样的人为什么待遇不一样?

仇疑青:“还有他们公案的位置。”

“是,”叶白汀回想刚刚大厅的各个位置,“厅堂那么大,取暖不方便,炭盆放置的地方不能在门口,也不能在风口,更不能挨着易燃之物,别人不提,只说李光济和蒋宜青,一样级别的人,李光济距离炭盆的位置最远,最冷,蒋宜青案几所在,距离几个炭盆都很近,明显是最好的位置。”

职场有很多潜规则,大家卯足劲要争要抢的,大多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之外带来的东西,比如功劳,绩效,升职加薪的机会,社交层面的被尊重感,以及一定的成就感,同一级别的同事,怎么可能好处都被一个人占光?一个人再差,能进到团队,总归是有优点,有擅长的地方的。

“……为什么李光济表现的唯唯诺诺,胆子极小,什么好处都沾不到的样子,难道只是因为不如别人会说话,会来事?”

仇疑青沉吟片刻,道:“据户部名册记载,蒋宜青比李光济和修竹早来了三年,还未升迁,官署中这种资历的人并不鲜见,有人比蒋宜青来的还早,也未升迁,却并不像他这般张扬,得上峰赏识。”

叶白汀:“户部这种行事风格的人,只他一个?”

“大约是。”仇疑青点了点头。

叶白汀沉吟,难道这个案子里,还存在着职场压榨和欺侮?

“还有距离感……”叶白汀感觉这件事也很值得细究,“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相处,是存在安全距离的,熟悉了,是朋友了,就会不由自主亲近一点,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行为,非刻意伪装的站姿和距离感,很能说明一些事。”

仇疑青:“距离感?”

叶白汀点点头:“我注意到,赵兴德虽然拍了拍李光济的肩,以示鼓励,但站姿和他距离是最远的,包容蒋宜青的玩笑,甚至鼓励他的大胆做派,站姿就近了很多,最近的……只见这一次,我不大敢确定,因当时林彬是走动的,意外出现,但他和赵兴德之间的距离,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