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新感受

聚光灯下 蒹葭浮沉 1224 字 3个月前

到第二天下班时,路北岑的稿子已经写了个七七八八了,但总觉得还有些不太对的地方,决定留到周末再细细打磨,周五晚上,方南正好在,不约场电影,好像有点对不起这惊险刺激的一周。

可惜,路北岑被鸽了,方南神秘兮兮,临下班才给她发了个信息,有事改天,路北岑呵呵一笑,方南这样的时候,一般都是和那位占大博士有关……

既然被放了鸽子,路北岑倒是不怎么着急回家了,开始调阅栏目以前的片子,认真看了起来。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路北岑如今已经入了门,可也算不上真正的内行,看片子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用意识在看,法制专题一个很重要的内核,就是如何讲好故事。

怎么把一个案件,变成一个好的片子,让观众愿意跟着编导的视角走进这个故事,能看完不转台,是基础,再能从中看出些什么,获得些什么,这就是更高一个阶段的追求了。

这其中,主持人口播如何设置,如何做到承上启下,如何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让观众到达那个真相以及故事内核。

解说词如何书写,写解说词的时候,同时要考虑画面如何运用,有没有充足的画面支撑解说词,传递解说词要表现的内容。

同期声如何运用,如何把被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内心感受,以及自身观点更加直观地传达出来,又或者是矛盾的对立性怎样运用剪辑手段表达。

作为一个法制专题的编导,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至于外界所讲的媒体就是要吸引人眼球,甚至为了吸引人眼球会乱用解说词,故意扭曲被采访对象的意思,客观来说,在电视主流媒体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电视主流媒体所播出的每一个片子,都是在严格三审制之后,才会播出的,先审选题,再审稿,再审片,甚至有些重要的选题,会被领导重点关注,经审的程序就更严格。每一个播出的片子,都是单位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个人要在事件本身中带节奏,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路北岑看了三四个片子,才发觉真的印证了陈芳那句话,到了这里的,果然都是已经走到了极端的程度了,有些甚至已经极端到觉得很难想象,可他就确实存在。

路北岑突然想起杜老师说的那些话,做个记者,不看看这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很难成长起来,有智商和有智慧,那是两回事,自己这是奔着从有智商往有智慧的路在行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