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遗憾(06)

家有炮灰[快穿] 传山 3246 字 3个月前

青川看了眼乐乐的小姨,声音清冷,“小梅姨,如果我以后与乐乐结婚了。那我更要注意,与乐乐身边的年龄相差十岁以内的女性亲人的来往都要有个度。我可不能让人说我作风有问题。”

这话噎的乐乐小姨想原地爆炸:这人说话怎么这样。不过她不气馁,嗔怪的笑着说,“青川,你误会了,我没有别的意思。不是让你怎么着,我想着说,既然我家芊芊是乐乐的表妹那就等于是你的表妹,以后她去帝都上学,遇到困难你可不能不管。”

“我怎么管?芊芊在经济上有你们做父母的,在学校读书只能靠她自己,还有学校的人际交往我也插不了手。

至于别的,我想我也无能为力。我在帝都就是个普通的打工人,虽然是给国家打工,但我也不是掌握了什么权利。我能做什么?”至于有权利也不能乱用这话就不用说了,说了也与对方掰扯不清楚。

反正他现在也没有权利,还不如不提这个没影的事情。

乐乐小姨此时已经很不耐烦了,姐夫姐夫不愿意管,未来的外甥女婿也是一个腔调。那她闺女以后读大学的钱从哪里来,学费,生活费,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年下来不得好几万啊。

她供不起,但也不想影响闺女。

主意只好打在亲姐姐身上,没想到亲姐姐一毛都不愿意拔。

真是越有钱的越小气,一个个的枯心的很。乐乐小姨已经把一家人都编排上。心底老大不乐意,已经气的她嘴都撅了起来,“压住火气对住龙晓明开炮,“姐夫,我跟你说芊芊读大学的事情,你们管更好,不管也得管。你和我姐那么有钱,不能就看着我们一家穷死吧。不能看着芊芊考上大学没书读吧?”

房间里走出来的乐乐,坐在青川身边。听着小姨的话,忍不住的都笑出了声,直接揭开小姨夫妻的烂底说道,“不管,永远都不管。你们做父母的都不管,凭什么我爸妈管。小姨你与小姨夫在市里租房是做生意还是做上班啊。你们俩一天天的混在茶馆打牌,一年存下了几个钱,也不是多大年纪,你们出去打工,一年也不少挣。

你们偷懒不愿意出去打工,天天混吃等死,凭什么让我爸妈打工给你养闺女,你脸真大。还有我的工作都没有着落,你就开始预定芊芊的工作,我姑姑姑父也不是国家领导人。他管不了外八路的亲戚的工作,即便是领导人,那更不能管。还有马上要过年了,腊月尾上,你懂不懂规矩,在我家都快哭了半天,有你这样的吗?

是想我家明年或者以后都不顺气倒大霉是吧?”

乐乐实在是忍不住了,她知道这话亲爸不好意思说。说了,妈妈会伤心。不乐意管是回事,可被丈夫那么说,妈妈心底也是不好过的。这话就只能她说。

说这话的时候,乐乐的声音很大,足够让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都能听到。

他们家也不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帮小姨。

是帮了无数次以后,乐乐妈妈才明白,亲妹妹一家就是个无底洞。

再心疼妹妹,也不可能超过亲生闺女。

被外甥女一顿怼的乐乐小姨,又丑人多作怪的撅起嘴,冲着龙晓明撒娇,拉长声音的喊,“姐夫,姐夫。你看乐乐,都读研了,怎么说话呢一点礼貌都没有?”

装聋作哑的龙晓明此时来气了,不耐的对着小姨子说,“怎么没有礼貌,你还结婚了呢,也没有见你长脑子有礼貌。你家芊芊凭什么让我一家养,你既然生了她就得自己负责。自己不负责指望我们,有你这样的吗?我今天把话说明白。就是你姐要和我离婚我也不养你家闺女,别指望我们家,还有你姐做饭慢,你回去吃饭。”

龙晓明说完就不搭理小姨子,反而一个人进了房间。青川也去厨房一趟与未来岳母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龙家。这时候还是早走的好,乐乐送到门口,扁扁嘴,小声的说道,“我家今晚肯定有一小战。我妈太惯着她娘家的姊妹。”

青川好笑的摸摸乐乐的头发,“你多帮帮龙叔,如果是急事,确实可以帮帮,可你小姨家,那不是急事。没法帮还有你小姨夫也是个精明过头,只会挖你家财的那种人,他家还有两个弟弟都在市里混的不错。怎么不见他去挖财,还不是你妈好说话。还不是你小姨没脑子?”这话说的有些不礼貌,可是却是事实。

乐乐也不在意,这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实。用力的点头,“我不是不心疼芊芊,可是我更不想自己家背上沉重的负担,学费生活费,买房,找工作,我那蠢货小姨可是真敢想。”

“行了,别埋怨。我先回去了,晚上有事yy(类似□□)上联系。”

“嗯,你先回去,也累了,没事晚上我不联系你,你早点休息。”乐乐还是很体贴的,晚上即便青川不早点睡,也得陪老人聊天,哪里有时间与她闲聊。还有家里说不定会有隔壁邻居串门。

“行。”

两人的恋爱谈的一点都不粘腻。各自都不是粘人的人,各自但都有数,忙完正事,总是会抽空联系对方,有时候实在是忙,可是睡觉前还是会给对方发一个晚安。

回到家里,青川就看到自家的长的烤火架周围都坐满了邻居,一个劲的说好话,恭维着自己爷爷奶奶。

青川被妹妹婷婷拉过去坐在一起,附和的周围邻居长辈们的恭维,有一下没一下的答应着,还得全程面带微笑。

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周围的邻居长辈们,不用人说,自然的站起来说,“你们家要吃饭了,我们也回去吃饭。”

主人家也不用假意的留客吃饭,都是这样。

青川的爷爷起身送客,送到门口还招呼着,“没事就过来坐。”

“那肯定的。”一群人乐呵呵挥手头也不回的走了。

现在临水村只有河岸两边的人家全部保存着一层楼老式建筑,没有彻底的翻建,其余两岸人家后面的人家,多数都已经翻建,那些人家其实也不是全是上百年的老式建筑,那些建筑以前是土坯砖瓦房,或者红砖瓦房之类,都推掉老屋翻建了两次。

只有河岸两边的人家,还保持着。希望留住心中最美的回忆。河岸的建筑就是出去的人对家乡的记忆,拆了建楼房就不是那么个味儿。

翻建的都只是加固与装修。

天黑了,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站在自家门前的风雨廊下,看着对面,点点灯光,在黑夜的映衬下,真是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