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六零(01)

家有炮灰[快穿] 传山 3299 字 3个月前

平行时空,一切皆虚构,勿对号入座,有点小玄幻

早春的春风依然刺骨凛冽,初春的京都,真的很冷。一早的,起床的人直奔大杂院外的公厕,两边排队的人,都是缩着肩,打着哈欠,还有些头发也是乱糟糟的,像个鸡窝,胡乱的裹着棉大衣。眼角的眼屎都沾在上边,捂住鼻口,与前后的街坊打着招呼。

青川也是挤在队伍中排队的人,半夜穿越而来。看完原主的视频,已经是天微微亮,他干脆起床。

迷迷糊糊的在队伍中排队,迷迷糊糊的解决问题,迷迷糊糊的回到院子里洗手,搞个人卫生。等洗完脸,才算是渐渐的清醒过来。

原主:郭青川的前世,是个普通人的前世,比一般人惨点。但没有跌落谷底。原主有三子一女:郭济东(22岁),郭济南(19岁),郭济溪(19岁),郭济北(17岁)。中间的一男一女是双胞胎。原主其实年纪也不大,十八岁就有有了第一个孩子,现年也才四十岁,前妻:董冰,与原主同年,不过,在十年前两人离婚了。

前妻离婚是因为,与单位的鳏夫领导好上了。虚荣的她,喜欢过人上人的日子,觉得原主没出息,太老实,与谁都没有多少话,只有喝醉酒才叭叭的说个不停。

还有鳏夫领导是难得出入有配置吉普车的那中领导,人家还有上下两层楼的独栋楼房,一切的一切都要比跟着老实过头的丈夫强。虽然原主的条件不算很差,在大杂院有私房,前院的北方三大间加上左右的耳房,一共五间房都是原主的,可是在她看来,连上个卫生间都麻烦的大杂院怎么能跟小洋楼比。

甩掉原主,破不急待的投入大鳏夫领导的怀抱。因为领导要注意影响,在董冰离婚半年后,才与她交往,交往半年以后,就登记结婚了。

如今董冰与现任丈夫又生了两个孩子,加上领导前面的一个男孩,一共三个孩子。日子对外是和美的,可是里子内是怎么回事,董冰自己知道。

原主留下的心愿:不让小儿子走上死路,最后克死异乡他国。

原主的小儿子济北,因为读书早,去年七月已经高中毕业,可成绩一半般,没有考上大学,现在这个时候,每年的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的学生,是凤毛麟角。没考上是正常的。

从去年就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一直混,在几个月后,还是觉得找工作没有希望,就报名下乡了。现在还不是强制下乡的时间线。

你不主动报名,可以不去的。

济北的命运就是从下乡开始转变,下乡去了东北的一个屯子。在一起的知青中喜欢上了一起去的女知青:覃小芹。

那是一个长的特别漂亮,个子高挑,苗条。笑起来大眼能发光,长发飘逸,看起来仙气十足的气质姑娘。为了得到覃小芹的注意,没少做蠢事,下乡的第三年。因为覃小芹的蛊惑,济北铤而走险跑黑市,最后还做起了黑吃黑的蠢事,被当地做黑市生意的最大一个团体杀死在一个大树林里。

济北死在下乡第四年的一个冬天的深夜。

覃小芹是最大的受益者,没和济北官宣恋爱,却享受了做妻子才有的金钱上的收益。济北死后,她用手中的钱,运作回了城,回了京都。

在一家纺织厂上班,开始在车间,可人家手腕高,进车间不过大半年就调任去了办公室。回城的那一年,就认识了一位父母是军人的年轻小伙子,大学生。还是那中家世好,长的好,学问好,能力好,赚钱多,待遇好的小伙子。

然后在她的几次故意制造的偶遇中,与小伙子有了往来,她刻意调查过小伙子的爱好,知道怎么迎合他。

两人很快的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按部就班的进入婚姻,生子,多年以后,改开以后,因为丈夫有本事,随着丈夫的一次次向上攀登,她也跟着享受了更好的人生。在她与济北相交的人生圈子中,她绝对的女主角。

青川在看完原主的视频以后,就做出了决定,提前退休,把工作给小儿子。

退休以后,自己也有退休工资,比上班少些,但是他有空间补贴,也不用担心家里的开支不了。

前面的三个孩子,都有了工作,原主的孩子读书都读的早。都读了高中,是原主咬牙供的,养四个孩子还读书,是需要钱的,原主对于前妻的背叛是难受的,这也是他一定供几个孩子读书的原因。

不输那口气。

老大去年已经结婚。

不过,住在厂里附近的一处地方,离家里一站多路,是两间小平房,是原主出一部分钱,大儿子自己出了一部分买下的两间大杂院的小平房,是原主的亲妹妹在一个院子。

买那房子也是凑巧,是原主去妹妹家送东西的时候知道的,人家也是那天才放风出来要卖房的。正好被原主在第一时间知晓,买了下来。

拿出了原主全部的积蓄,之后都是用工资支撑家里的开支。不过好在双胞胎也参加工作两年多了,每个月孩子们都会给生活费,原主现在是有些积蓄的。

起的早,青川出去“买菜”回来,菜篮子里装的满满的,进院门就遇到西厢的朱翠英。这是一个最喜欢占人便宜,还胡搅蛮缠的主,也是大杂院的公害。她的眼神贼好使,一眼就瞧见了青川菜篮子里的一刀肉与一条鳊鱼。

心里就起了占便宜的心思,尖利的嗓音骤然响起,“哟,老郭啊,今儿是什么日子?这又是肉又是鱼的。”

知道她是个什么德行,青川不愿意搭理她,但又是一个院的。只能憨憨的仿照原主的习惯的,脸上带笑,但笑意不达眼底,加快脚步,快速的朝家里走,然后说,“没啥日子,礼拜六,老大两口子回家吃晚饭,遇上了就买了。”

不等朱翠英说点什么,人已经快到了家门口,在一侧的耳房的边缘,原主自己砌了一间小小的几平方的小厨房,原主与闺女济溪都是爱干净的人,厨房里收拾的利利落落。两个烧藕煤球的煤炉子,在煤炉的一边上还有一个小的放置调味品的水泥台子,在另外一侧则有长长的台子,可以切菜可以放置洗菜的篮子与日常用的碗筷地下是装粮食的两个陶缸,还有一些腌制酱菜的酱菜坛子。

还有两口水缸,上面盖着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