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解释,“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梁兄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梁山伯道:“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游红尘一边给义父剥瓜子,一边问:“义父,他为什么不敢看观音?”

少年摇着小扇,答:“因为他对祝英台有情。”

游红尘问:“有情,又为什么不敢看?我对义父也有情,我愿意天天看着义父。”

少年哭笑不得,拿扇子敲他的脑袋:“傻小子,你与我的情分怎能和这相提并论。”

游红尘想想也是。

普天之下,游红尘不信佛,不信鬼,不信神,只信义父。

他想,梁山伯与祝英台,怕是也没有这样深厚的情谊。

到后来,游红尘与义父分离,被寒山寺老僧捡回佛堂,看到泥金塑彩的佛像时,他孤寂无依的心中只涌出阵阵不可遏制的厌恶。

任何彩漆金身之物,都会令他想起昔日山中经历。

他自己作为祭品、在山中被圈·禁度日时,并不觉得有什么,但回想起来,只觉心惊欲呕。

他就这样一路避视着满堂佛像,直至走到一尊佛像前。

他看到了一只在檀香薄雾中,向前探出的佛手。

一声清越的佛铃恰在此时响起。

刹那间,他如遭雷击,眼前只见与义父初遇那日,他朝自己伸出手来,问自己愿不愿意同他走,而自己将食指放入他掌心,从此便一步踏入红尘。

游红尘仰视那只庄严的佛手,一时看得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