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玉溪没敢使劲咧嘴,嘴角上翘笑了一下“下次就好了,送东西的时候顺便就买了。”

折腾了好一会身上才缓过来,脸上摸了獾子油,感觉不那么紧绷了,不过还是火辣辣的。红的油光发亮。

作者有话要说:我写这段说村里人做主把几个孩子送走实际上是有真实例子的。我爷爷就是农村人,小时候放假经常回老家玩,小时候经常跟三个男孩子玩,他们跟我们家还沾着一点亲戚关系。后来小学三年,或者小学四年的时候,在回家就没看到他们仨了,三个孩子就给人了。我问了我妈才知道,那三个孩子父亲去世了,母亲有精神病。当时老大好像比我大三四岁,老二比我大一年,老三,只有五岁。亲戚家都穷也养不起三个孩子,大家商量了一下,老三送山东一个认识的人家了。那家没孩子。老二送几十里外的村子,他们家没小子。就剩老大跟着母亲上舅家去了。一个家就散了。之后他们母亲没到两年就没了,老大没上什么学,什么都不懂,后来十六七岁跟人出去打工也没学会什么,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也没娶媳妇。老二成年后就自己找回来了,那家父母没几年也去世了,家里姐姐也不管他,没有多少感情,他人也踏实,在家老实的种地,信主,从教会认识一个姑娘,俩人结婚了,现在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姑娘小的是儿子。日子过得也挺好。老三当初送走的时候年纪最小,对家里的事不怎么记得,他养父母也把他当成自己儿子,姓都改了,感情不错,前年结婚了,家里亲姑姑亲舅舅都去喝喜酒,那家人还有点不愿意,生怕再让孩子回去。我听他姑跟我妈说‘你说我们哪能那么干,人家养大的,我们啥力也没出,管姓啥呢,他日子过好了就行。’后来他姑趁着喝多了点,跟那家老太太说了不少感谢的话,也说了,孩子肯定不要回去。都成人了,他也认养父母。可能心里有了底了,那家老太太,后来热情的不行。去年生了个大胖小子,还给邮了好几张照片。这样的事情在农村不算少见。只是书中所写的玉溪家里还有些家底,而我认识的这家穷的什么都不剩了。

第9章

猪肉切成一块块收拾干净下锅里,猪头猪蹄用火烤烤,然后用刀刮的干干净净的也下锅里。孙老大给的一副整肠,都是收拾干净的,玉溪又收拾了一遍,分了分,给三叔六叔还有三爷都送去一份。他能在村子里立足也是三位长辈照看的结果。虽然三爷当初有些决定差点伤了他,可出发点是好的。

他要是真送肉,几家也不会收。昨个给三叔家送了卤肉,早上三婶过来就带过来一条子野猪肉。

晚上睡觉前卤肉就都好了,味道比前次做的还要好,肉质酥而不烂,细腻柔嫩,就算是肥肉也不会油腻,香味悠远。而且这肉凉着吃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最好的下酒小菜。

想着明天就能卖肉挣钱了,玉溪翻来覆去有些睡不着,迷糊到后半夜才睡着。天没亮又起来,把卤肉用大铁盆装好,上面再扣一个盆,用绳子绑的严严实实的。

“哥,让我也跟你去呗。”二娃听到动静赶紧穿了衣服,啦趿着棉鞋跑了出来。

“你去干啥,今天头一天,我要在集上待一天,下次再带你去。”

二娃瘪了瘪嘴,没再坚持。别看他小,却也什么都懂,知道哥哥养家不容易,也不会添麻烦。

玉溪看着他这样,心里怪不好受的,“你在家看着点三娃,三婶有时候看不到,别让他掉地上。等哥晚上回来给你买那个孙悟空面具。”

二娃眼睛一亮“真的?”高兴过后又犹豫了一下“算了,哥别买了,狗子上次都借我玩了。”

玉溪揉了揉二娃脑袋,“没事,也没几个钱。”他倒是希望弟弟不那么懂事,他只希望他无忧无虑的长大。

村里五叔家养马,每次大集都拉着爬犁去,玉溪赶最早那趟,两毛钱一个人玉溪的大盆加一毛,第一趟去的都是卖货的,拉着东西,坐了四五个人就满了。玉溪以前看过他最多拉十五六人,一天下来也挣不少钱。玉溪觉着自己掉钱眼里了,看谁看什么首先就想到能挣多少钱。

天早北风吹的刮脸,昨天脸上抹了獾子油,早上起来又恢复原样了。昨晚把家里的狐狸毛围脖给找出来了。脑袋上带着父亲以前的狗皮帽子,身上穿着羊皮大衣,坐在爬犁上缩着脖子也不觉着冷了。

父母去世的时候烧了几件常穿的衣服,其它的都压箱底放着呢。林泰积攒了几张皮子,还有几身毛皮大衣,玉溪都留着呢。一个是留着有点念想,另一个就是万不得已之下这些都是能换些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