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罪恶号列车 江亭 2459 字 3个月前

周延聆对孩子的兴趣不大,他是孤儿,连带着对亲情也不熟稔,但是他对富有亲情的人总是很尊敬。黄野突然主动说话,还是这么感性的话,仿佛他们不是刚刚认识,而是能聊上几句的朋友。周延聆忍不住揣测,黄野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你闺女长大了肯定孝顺你。”周延聆说。

黄野摇头:“一年都难得见几次,还记得我就好。”他被挑起了伤痛,像个蚌壳把嘴巴缓缓合上。周延聆相信,他的确看到了这个粗鄙困顿的中年男人内心孕育的珍珠,他的怀疑动摇了,这个人不是他要找的暗哨,暗哨是怀抱匕首的,没有提溜着小裙子的暗哨。

两人都不说话。其实要让周延聆说两句缓和气氛的话并不难,他最擅长做这种事,但是一来事有分寸,二来他不想和黄野真的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话再往下去说就很难控制了。

黄野遗憾不能时常陪伴女儿,周延聆则没能见过父母,这是两个缺失亲情的人,但是缺失亲情的人到了一起并不是就要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至少周延聆不是,他想起福利院并排拥挤的窄床,一年到头都是老木湿霉的酸味,澡房发黑的、长了青苔的砖角,大蟑螂生一窝小蟑螂,夏天的夜半他不敢起床自己去厕所尿尿,找个塑料袋撒在里面扔到垃圾桶去。

曾经有过一个让他印象好的女老师,名字里带一个“菁”字。早上五点钟她就要坐在后厨池子边剥蒜摘菜,屁股下面压一张塑料小板凳,两腿叉开,白花花的蒜堆在中间,垫着一簇簇花菜和葱,浅的绿和深的绿渐层变换。周延聆替她把砧板洗干净抬过去,五寸多宽的银菜刀啪啪地往下拍,他放一颗,她拍一颗,汁水白泥飞溅起来,刀面沾得银珠灿灿。

后来她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死在了产床上。没人知道她死前经历了什么,周延龄听其他老师说,疼了十几个小时才死的,只把小的保下来了,是一命换一命。葬礼不允许小孩子跟着去,不吉利,周延龄就没见到她的遗容。早上五点钟的太阳和月亮在同一片天空相对而站,穹幕是死气沉沉的鸭蛋青,尸斑的青色,周延龄站在蒜堆中间错以为是腐肉的臭味。

“老哥是桐州本地人吧?”周延龄懒洋洋把烟灭了,笑道:“听口音像桐西的,听说那一片关了不少厂子,经济不景气,现在散工还好找吗?”

黄野冷哼,这次张嘴快了很多:“这里是做不下去了,人都上白河了。”

周延龄瞥一眼他脚下的塑料油漆桶,里头除了工具包还有电钻、麻绳、涂胶之类的东西。涂料的气味很淡,几乎闻不出来,周延聆跑过工地,依稀能分辨出二氯乙烷、三甲苯的味道。

“怎么都往白河走?”

“不愿意去南边,就只能去白河。厂子也都往北陆陆续续地搬,要找工作也只能跟着走。”

“我去的不多,要不是为了工作这个月份我是不想往北跑的。冬天里又冷,又没东西吃。按理说,白河办厂没有优势呀,桐州暖和多了,怎么还把厂子往北迁呢?”

黄野翘起二郎腿,光着的脚来回晃荡,他夹着烟的那只手从袖管里多伸出来些,手背上的伤痕露出来。这些伤痕背后的故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看着觉得这些伤可怕,周延聆却想知道他自己看着是什么感觉。

“桐州这个地方水土不好,不养人,而且阴得很。” 黄野眯起眼睛,慢慢把最后一口烟往外面吐。他说话很克制,仿佛是怕把周延聆吓到了,“你年轻,不知道。老人家说桐州以前是日本鬼子拿活人研究生化武器的地方,死了好多人,地里种的东西带毒,水也脏。后来发现有煤矿,都来挖煤,好多人下去了上不来,82年矿难塌方死了将近两百多号人,乡里人说晚上能听到好大的鬼哭声。改革开放南下去做生意的本来就多,后来人越来越少,搞什么都搞不成。”

周延聆反倒笑了:“82年那事我知道,那是黑心老板枉顾安全死线,拿人命开玩笑。”

黄野点头:“死了那么多人呐,做生意的谁愿意沾上晦气?90年代尾巴美国人先到桐州办厂,洋人反正是不怕晦气的,他们不兴这个说法。我也是听人家的故事,挖地基的时候死人骨头全都扔到河里去,沉得河水都涨了。后来也没什么事,厂子也办起来了,人家看美国人都没什么事,才安心慢慢回来找工作。千禧年后小日本和德国人也多了。我们以前都是给洋人打工,反倒人气旺。洋人的厂子安全措施做得好,出事少,出了事赔的多,都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