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重生之认命 八爷党 1870 字 3个月前

整个图书馆内萦绕着细细碎碎的讨论声。顾沉坐在位置上,也能感受到无数视线或遮遮掩掩,或直勾勾的看过来。再加上程逸坐在旁边兴奋的絮絮叨叨,这种环境压根儿就没办法安心读书。顾沉索性收拾好书本,去了邢教授的办公室。

“怎么,交给你的数据做好了?准备提前交上来?”邢教授看着办公桌前默默站立的顾沉,笑眯眯问道。

自从邢教授发现了顾沉在整理数据做报表上展露出来的天赋和专业度,就经常会把自己做调研时需要用到的数据交给顾沉整理。

而顾沉因为还要兼顾画思维导图,做兼职,研究股票等一系列原因,在整理完数据,做好报表后,通常不会第一时间交上来,非要拖到DDL的最后一秒发过来。就是怕交完作业后,马上会接到新的作业。

关于这一点,邢教授心知肚明。当然也不会压榨太狠。只是看到顾沉忽然跑过来,虽然明知道顾沉应该是为了《经济学家》的事儿,还是忍不住打趣自己非常看好的得意门生。

顾沉耳尖微微一热,被邢教授打趣的,忽然就升起一丝“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尴尬。

“好了。不逗你。”邢教授也知道自己新收的学生,虽然看上去冷漠沉稳,但其实就是个细腻腼腆还容易害羞的孩子。逗狠了就委委屈屈的不吭声,自己憋着劲儿默默消化。

“你这篇论文呢,刚写好的时候,我就拿给我的老同学看了一眼。本意是想探讨一下大数据分析在实业运营方面的可行性。我们两个都一致认为你的论文思路,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要是只放在桌案上,仅供一两个人的把玩品评,未免有些可惜。他恰好又是《经济学家》的主编,就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出去,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如果能够引发一些企业的自主实验,那就更好了。”

当然了,因为顾沉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文笔素养的局限,顾沉那篇原文要是想登上《经济学家》,肯定是不够规格的。无奈之下,邢教授只能亲自操刀润笔,把文章的立意和格局往上拔了一截。恰好又赶上最近几个探讨实业转型,企改出路的经济研讨会正要举办召开,邢教授那位在《经济学家》担任主编的老同学就直接给加了个塞,把顾沉那篇文章发表了。

“大一就能在这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要是一般同学,恐怕连毕业论文都不用做了。但我的学生可不行。”邢教授点了点顾沉,笑着说道:“我发现你在实际操作方面胆大心细,敢于想象,善于联想,能够把新兴的事物融入到已经老化的产业运营方面去。优化企业改革,赋予行业新的活力和动力。这是优点。但是你在学术修养上还欠缺很多。所以从今往后,你要更加注重知识储备的积累,还有学术探讨的深度。要戒骄戒躁,不要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自傲自满。”

“从下个月开始,你整理数据做好报表,交给我的时候,要额外再加一篇小论文。字数不用多,三千字就可以。用来阐述你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能攒够一万字。等到月底,针对你整理的数据和报表,做一个项目总结给我。就按照期刊发表的论文规格。一定要注意行文措辞。”

“我这里给你列了一张书单,你回去好好看一下。做学问,不能埋头书案,但也不能只盯着那些新闻报道和财务报表。”

邢教授说着,从桌上一摞摞的文献中,抽出一张纸,递给顾沉。

顾沉:“……”

“怎么了?”邢教授看着自己学生又开始面无表情瞳孔震惊,忍不住笑道:“有问题吗?”

“……没有。”顾沉欲言又止,还是说道:“我就是觉得我不配。这次在《经济学家》上发表的文章,无论是格局还是立意,都比我之前的那篇论文高太多了。我没有资格挂第一作者。”

“可是论文的思路,还有内容都是你自己的。”邢教授双手交叉,手肘撑在书桌上。看着自己的学生,好整以暇问道:“还是你觉得,我应该贪学生之功。就因为给学生的文章润色了一下,就要把学生的想法变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