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丧家之犬

哪怕一般的折子也就写个知道了,甚至奏折也有严格规格,限定字数等,但每天也是上百件,甚至几百件。

遇到一些重要事务奏报,还得仔细研究。朱以海给自己拟了个作息表,每天大约六点起床,一个时辰锻炼,然后吃早餐,大约八点的时候开始听政。

逢五御门早朝,朔望日金殿大朝会。非朝会的日子,则八点准时在总理处听总理大臣奏事,总理处会把前一天汇集的各种奏报整理好,呈报皇帝处置,除非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否则一般都是第二天早上奏报。

然后前一天奏报的事,皇帝当面交待,让他们按旨办理。需要处理的大事其实不会很多,朱以海看过后,大部份可以直接批复,交由总理处去办,少部份需要与总理大臣商议,听他们的建议。

只有极少事务,需要召开廷议。皇帝的朝会改革,虽也有少部份官员反对,认为这怠政,但大多数官员其实是很赞成的,那种每天鸡鸣而起风雨不断的早朝,既繁琐又无味,起晚迟到还要被御史弹劾,甚至殿上一不小心放个屁都得受罚。

现在这样便挺好。朱以海一身常服踏进总理处时,内阁首辅兼首席总理大臣文安之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还有位协理大臣、兵部尚书沉犹龙当值。

“吴三桂一行已至洛阳,豫督陈潜夫洛阳宣读旨意,请尚方宝剑斩杀了王辅臣、杨振威和孙思克。”朱以海问,

“吴三桂如何反应?”

“据陈潜夫奏报,吴三桂等面色大变,极为惶恐。”朱以海不以为然,

“陕西兵马整编裁撤方桉出了没有?”兵部尚书、协理大臣沉犹龙起身答话,

“内阁和兵部拟将关中的约十二万降军,其辅兵夫壮全部裁撤,遣散归农,每人发两块银元回乡安置。其余士兵,二十岁以下、三十五岁以上,以及残疾者,皆裁撤,解散归农,每人给三块银元遣散回乡。剩下的士兵,大约还有三四万,其中军官,老、病、残一律退伍,给遣散费。剩下的暂时留用,召入京中,由兵部进行考核,考他们武艺、兵法,若是不合格者,也遣散。通过者,安排到讲武堂、军校等学习,学习期满再调到各军、镇先任副职,原则上按原品级,降两到三级使用。”朱以海想了想,

“这么多人马,要妥善安置好才不会出乱子,朕觉得遣散费低了些,民夫一人两块倒是可以,但有不少民夫是被强拉的壮丁,甚至有些原是流民、贼匪等,现在遣散得考虑他们如何安置,不能简单的遣散了之,否则仍是隐患。有家可回的,送回家乡,着地方安置,给他们变价卖些地他们,或帮他们租佃一些田地,让他们能够安家落户稳定下来。没有家可回的,可以考虑将他们移民到台湾、云南等边地去,到那边给他们授田分地,或是加入屯镇。那些遣散的战兵老弱,可以先给两块银元,然后安置好后,再分三年,每年分春秋两季各补一块银元。那些遣散的青壮战兵,则每季补一块五。或者是把这笔遣散费,换成田分给他们。那些军官,也适当的提高些遣散费,安排些田给他们。”关中这十二万人,有吴三桂的兵,也有原陕甘的绿营军,有些还是原明军,或顺军,还有一些什么土寨、贼匪、团练,甚至是湖广的八旗汉军,还有蒙古八旗,以及一些湖广绿营、团练等,成份十分复杂,也还有许多强拉的壮丁、民夫。

虽是乌合之众,但十多万人却是实打实的,这么多人不好好安置,必然是动乱之源。

满洲八旗已经被吴三桂、王辅臣等人杀光了,所以倒也省了朝廷麻烦,虽然朱以海觉得上万满洲死的有些可惜,本来是可以送去云南开采铜矿,或是到山东挖金子,或是去台湾种甘蔗的。

不过死都死了,也就没什么好多说的。

“马兵、弓手、炮手、铳手,以及一些优秀的工匠等,可适当放宽些标准选用,调到各镇去,但是得打散,而且到了部队后,要好好给予思想改造,帮他们改变一些原来旧军的陋习。”这些专业技能丰富的老兵,朱以海也愿意留用的,现在御营省营也是数量众多,如今也不用再担心收编一些旧军会影响。

至于说那些军官,朱以海是不信任的,甚至肯定大多数也是不合格的,但为安稳,也暂时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