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但那时他的手里攥着一本书,令大家驻足观望。或许换作谁都会奇怪。

那么小的孩子,手里竟然端着一本《活着》。大可后来会想起当时的决定,只觉得一半出于冲动,而另一半则是为了那本书。

光光不像大可,想要回到童年的幸福生活。光光甚至连母亲的怀抱都未触碰过。

光光不去埋怨得到的爱不多,光光从不知道,人活于世,爱是养料,而学会去爱则是一生的课题。

光光像一具空壳一般,唯一的信念只是活下去。如果可以的话,能活得稍微轻松一点也不是不可以。

当大可靠近他时,他本能的防御着,他的眼睛如同他的心一样纯粹耿直。

连恨与防备都清明无比。大可不问他是哪家的孩子,也不问父母为何不跟随他。饥饿侵蚀着他的每一块肌肤,只剩下一双眼睛依旧明亮。

大可那时蹲下身子,只问他,“是《活着》吗?好巧,我也读过。”

孤独的孩子就是这样,第一句不回答,第二句也会回答的。你与他多说话,与他亲近,对他好,他便也对你好。

大可给他讲《活着》的作者,给他介绍张爱玲,大可给他讲福贵的一生,把不懂的生字为他标上拼音。

大可让他离开酗酒的父亲,让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脱离家庭的泥沼。

大可不知道,光光是第一次知晓,那本书原来叫《活着》。

光光不认识大文学家,不知道福贵就是主角,光光只是在吃百家饭时听到别人讲,如果能多读书,多读书他就能慢慢接近自己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