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陈锦墨这一年闯出了些名头,见了她的将印,将领还有些犹豫:“末将回去恐难以交差。”

“将军无需担心,只管将所有罪责全推到我的身上。”陈锦墨做了承诺,对方也选择先静观她如何对付使臣。若当真无事,再带着和亲队伍回京。

毕竟河彰一直是附属国,这次明言要羌国送公主去和亲,还不准宗室女替代,当真荒唐的很。

马上就到了国界,此时和亲被阻,河彰国使臣当即不服,就要讨个说法,陈锦墨嫌吵得很,直接下令:“送使臣出羌国!”

而后当真将这群使臣“请”出了国界,交到那边打算迎亲的河彰军队手中。

一年之中只跟着打仗的祁通和翟布,第一次知道陈锦墨还有这种大胆豪横的路数。

祁通问:“大哥,这样当真不会激怒河彰国而开战吗?”

翟布略一思索,回答:“河彰早已没了臣服之心,只是一味挑衅试探却不举兵不过是自己也没底气,真和亲反倒证实羌国无兵力,如此他们亦有底气与胡国结盟。既然是试探我们不妨强硬些,或许反倒能震慑住他们。”

有人替她回答的感觉真好,不用自己费力解释,陈锦墨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来:“谁说羌国无兵力。”

不拿战事激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国家潜藏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她来边境也有一年了,兵力也未见多紧缺只是处于懈怠中,经训练后就会好上许多,况且有了实力,自然要把事情搞起来。

和亲队伍还在原地等她,似是要个凭证,陈锦墨也不含糊,早前已经书信回京向陈泰报备,不过是再写一封。

若和亲河彰有了底气一年必战,若不和亲至少能缓三年。这样的理由应该足以说服陈泰,更何况军力不强,和亲并没有什么用。

这也是有原著依据的,小说里和亲的人恰恰就是陈锦墨本人,剧情也是如出一辙。和亲队伍至边境,贺思昂率兵拦截,理由也是一模一样。河彰因此本想和亲后与胡国结盟,愣是吓得观察了三年,最后也没见陈泰怪罪贺思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