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进击的生活流 青竹叶 1304 字 3个月前

“那您外孙子还是个高材生啊,前途不可限量。”王超夸奖道,到底是主持人,就是会说话,说得老爷子眉开眼笑。

他们早上的任务,就是跟着老爷子认识一下制作泥塑的流程,对这个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了解一下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每个流派的泥塑都不一样,黄爷爷家里这个,其实和当年青川学的其中一家差不多。粘性黄泥造型,晾干,烧过表面硬化,以某种特别的颜料上色,再烤一遍,就是成品了。

出来的泥人因为胚色为黄褐色,表面粗糙有磨砂感,更像是陶制品,和陶制品又不完全一样。

黄老爷子一路介绍,怎么把挖来的泥土制作成泥浆,然后把泥浆制作成泥块,雕塑成型,晾干,烧过,上色,再烧一遍。若是大型作品,里面还得先架木框子,裹上棉布,再上泥。

听起来简单,从路边泥巴到成品,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青川又想起自己当年光着膀子淘泥浆的事儿了。没有机械的帮助,需要做的事情更多,要寻找合适的泥土,挖回来,打碎,过一遍粗眼筛子,水泡成泥浆,再过一遍细筛。选出来的泥浆需要经过晾晒蒸发……

需要的时间长,赚的钱又不多,泥塑匠人越来越少,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泥塑渐渐被市场遗忘的原因。现代人被高速时代养出了急性子,他们等不到三个月。泥塑能做的,那些黏土、软陶都能做,做得还好看,且一两天就能出效果。

泥塑在这个时代,更多的是传承的意义。除非继承者推陈出新,打破壁垒有新的发展,否则眼看着就要被抛弃在历史河流中。

这屋子有个地方,是作品陈列室,这里也是拍摄的重点之一。

架子上大部分都是黄老爷子的作品,大的小的,都是传统泥塑题材,像是宗教类的和传统故事类的,是最多的。还有小部分看着就不一样,融合了好几种风格的,有西方雕塑的影子,也有现代元素,据说是他外孙子的作品。

两人的风格泾渭分明,一个比较传统、朴素、保守,一个新奇、酷炫、现代感。

稍微了解过流程之后,接下来就是他们学员分组,两人一组。

可能很多人觉得青川会手工,这个时候一定是抢手货。恰恰不是,正是因为他太强了,和他同组会被抢光风头,所以大家反而不太愿意和青川同组。

后来分组结果是,青川和何岩一组,肖义和王超一组,张丽和江雪一组。

一开始就是两位女同志凑一块儿说她们已经有了想法,要做仕女,所以她们两人一组。然后王超笑着说人群里隐藏了一个手工大佬,他怕被吊打,所以找一个差不多水平的,他就找了肖义。

两人的组合被王超戏称作‘酱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