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我不是慕容冲 楚云暮 2450 字 3个月前

崔浩无声地朝他行了个礼,便亦步亦趋地跟随拓跋珪走上城楼,君臣一路皆是无话。

直到拓跋珪站定了凭栏远眺,苍茫原草,残月如钩,影影幢幢凉军穹庐有如漫山遍野。拓跋珪无声地冷冷以笑,忽然开口:“崔浩。”

崔浩定了定神,忙躬身答应。拓跋珪这才缓缓将方才与任臻商议之事吩咐一番,命他即日出使凉营已毕,忽道:“你先前所言,有人浑水摸鱼、趁乱挑拨,引起大魏内乱,朕总斥为危言耸听。”崔浩愣了一下,似也没想到拓跋珪忽然会这当口提起当年之事,便也不敢搭腔,只听拓跋珪飞地又道:“可如今想想,今日种种,却似草蛇灰线——”他盯着崔浩双眼,诡谲而狠厉眸光月光下一闪而过,“贺兰讷单凭一己之力,未必有这等野心与手段——崔浩,或许你才是对。”

崔浩心头一阵狂跳,直觉地双膝跪下:“陛下!”

拓跋珪却点到即止,不再多说,只是拍了拍崔浩尚显单薄肩膀:“若是爱卿能不辱使命,助朕过此难关,则大魏千秋国史,必留你崔氏一笔浓墨重彩!”

数日之后,被围困三月有余云中城挂染白霜沉重城门缓缓洞开,从中迤逦行出三列铁甲骑兵,前呼后拥、遮天蔽日,乍看之下军容威武令人胆寒,然则细细一看不难发现不少军士面有菜色,战马也多数羸弱,而两侧骑兵将士们是暗中搭弓控弦,簇拥保护着中间拓跋珪,时刻警戒着数里之外严阵以待凉州军队。

望着不远处马蹄扬起烟尘,凉王苻坚情不自禁地攥紧了手中缰绳,然而面上还是一丝波澜起伏都无,谁也觑不破他内心翻腾激越。

“天王,这次魏军出城人数不到两万,与先前相比锐减过半,我军兵力占优足以吃掉他们。先前他们龟缩城内我们一时无可奈何,如今他们既然已被引蛇出洞,不如一鼓作气——”

苻坚一扬手,打断了副将建议:“不要轻举妄动。魏军骑兵少是因为这个月来他们杀马为食渡过粮荒,已经装备不出伊始骑兵规模了。但城内估计还有一万多步兵正小心翼翼地准备策应——如今只要我军一有异动,他们大部队就会再次退回城中,而再无议和可能。”

凉军中高级将领都心知天王事隔多年再次出兵,奔袭千里,为绝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为了以战逼和,但叫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好不容易才围困住魏军毫发无伤地通过他们包围圈,甚至还要一路护送他们闯过柔然军队势力范围,魏国皇帝才肯终议和,心里到底有些不甘,只是苻坚爱兵如子,军中威望如日中天,根本没人敢当面异议,多只能旁敲侧击地道:“可看魏军这般戒备小心模样,可不似真有诚意议和,若是到了沃水他们突然使坏发难…”

如果拓跋珪真如魏使崔浩所言,只想脱身回平城挽救魏国之危局,而宁可牺牲一切,对苻坚而言倒是正中下怀,他也不想再继续征伐,徒增战祸;可从以往交手经验来看,拓跋珪坚忍不拔,为达目可以出尔反尔,他不信他会甘心轻易认输。

魏军骑兵簇拥着那展绣着苍龙大纛王旗越来越近,苻坚微一眯眼,朗声道:“三军开道,放魏军过路!”顿了顿,又沉声吩咐左右:“传令下去,所有人等枕戈待旦,沿途警戒,谨防有变!”

苻坚一声令下,旗兵登高挥帜,阵垒分明凉军接令之后登时如潮水一般向两边退去,迅捷无比而又有条不紊地让出一条一里有余道路来。魏军骑士们踏着薄雪冰渣,紧握弓弦枪戟,紧张地注视着两旁虎视眈眈、披坚执锐凉军骑兵们,从他们阵线之中穿行而过,踏上了归家茫茫路途。

社仑倒是言而有信,对苻坚命令没有阳奉阴违而是约束部下没再针对魏军发动攻势袭击,然而从苍茫草原风光到绵延崇山峻岭,这一路双方都推进极其缓慢——魏军居中先行,凉军尾随两侧,互相提防彼此戒备,双方主帅克制弹压下虽没有爆发冲突,之间气氛却也凝滞到了极点。

直到大军前锋部队入关,抵达沃水,沃阳城就对岸遥遥相望,拓跋珪提了一路心才算微微安定。他执鞭拨开齐腰高黄苇草,果见任臻负手而立,背对着他眺望着远方层峦叠嶂。拓跋珪不觉得停下脚步——此情此景,依稀仿佛。十年之前西燕大军兵临萧关,直指后秦国都固原,十万儿郎就要喋血厮杀之际,任臻也是这样独自一人,寥寂地望着那片即将赤地千里沙场——江山万里如画,英雄竞相折腰。

而那时候他,只敢遥遥后,止步不前,眼睁睁地看着苻坚上前与他携手并肩,那一对傲然而立背影有如一支利剑刺进了他双目而直破脑海,可他却只能咬牙切齿而一声不吭地避离开去。

拓跋珪迈动沉重步伐,缓缓地抬起手来,将身上大氅张开,把那道孤独身影纳入自己羽翼——往日烟尘,风流云散,俱往矣。而今站他身边,得他全心信爱,唯有他北魏太祖拓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