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商人地位的转变

从皇帝或者国王,到最底层的小地主,本质上来说,就是大大小小的地主,他们的权势来源于对土地的控制。

他们才是封建时代的权势阶层。

商人阶层和地主阶层本身就是竞争着的关系,争夺目标就是土地中产出的有限财富,得势的地主阶层那里会给竞争对手好脸色呢?

土地才是“永恒的财富”,可以继承给子孙后代,并且不断地产出财富-粮食。

无论你有多少钱,在兑换成土地之前,那都是浮财!

这不是土地崇拜,而是古代的现实,除了土地之外,你找不到其他的投资渠道,就更别提保值增值了。

没有股票市场、银行、国债,工厂,除了土地,有钱你都没有别的投资方式。

古代官员或者商人发家之后,很快就会回老家购置田产,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地主。

为什么古代放贷被人唾骂?

红楼梦中王熙凤放印子钱,被人骂损阴德,后来贾家被抄家之后,放贷的借条被搜出,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因此获罪。

在西方,基督教对于放贷者更是直接斥责其为吸血鬼。

按照21世纪的道德观念来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虽然高利贷的高额利息有争议,但借了钱,确实应该偿还合理的利息。

那么为什么无论东西方,在古代放贷都是见不得光的职业呢?

首先一点,21世纪的钱,和古代的钱不同。

21世纪是纸币,而古代是贵金属货币。

纸币的发行成本,相对于它的票面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贬值。

如果借出和收回的纸币数目相同,由于货币贬值,借贷者确实承受了损失,要求利息作为补偿是合理的。

而在古代,钱一般都是贵金属货币,金银或者铜,在货币的成色不变的前提下,根本没有货币贬值的说法。

也就不存在借贷者由于承受了货币贬值损失,而要求得到利息补偿的说法。

其次,在后世,钱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可以投入到生产活动中产生收益的。

人们经常可以听到gdp相比上年增加了多少,环比增加了多少,因此借贷者要求利息作为收益,是符合情理的。

但在工业革命之前,情形则完全不同,社会是静态的

,每年的收成有多少,完全取决于土地的质量和数量。

向一块土地多投入一倍的钱,就可以多收获一倍或者更多的收益么?

在工业革命之前,不存在借钱投入生产产生利润的说法!

高利贷这种东西,富裕人群肯定不会去借,借的人几乎都是穷人。

还不起高利贷怎么办?

能从事高利贷的,都是权势人物,不存在赖的可能,卖房子卖地甚至是卖身为奴,你都要偿还。

一提起放贷,大家就会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联系起来,谁还会对放贷者有好感呢?

骂王熙凤放印子钱,恰如其分。

所以,古代放贷确实是赚取血腥的财富,社会道德对放贷的指责和鄙夷并没有错。

维尼泽洛斯对于君士坦丁封建时代的商人地位低下的解释,仔细思考后,表示了附和,认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