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奥匈帝国的反应

弗朗次皇帝与外交部长卢卡斯对视一眼,然后问道:“塞尔维亚得到了俄国人的支持,康拉德,一旦我们真的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俄国人不会坐视不理,现在的俄国熊,已经恢复了日俄战争的创伤,不可能再像上次那样了”

弗朗次所说的上次,是指波黑危机。

1908年,奥匈帝国趁奥斯曼帝国内乱之际,乘机吞并了原本只是让奥匈帝国托管的波黑。

由于波黑的主要人口是斯拉夫人,这引起了塞尔维亚的极度不满。

一向以斯拉夫人保护者自居的俄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坚定地站在塞尔维亚一方,双方一度处于战争边缘。

只是后来奥匈帝国有着德国相助,而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尚未恢复,只得屈辱地接受了这一结果。

奥匈帝国作为列强之一,并不代表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行事。

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三个小国对付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一旦奥匈帝国亲自下场,定然会引起欧洲各强国的连锁反应,引发席卷整个欧洲的大混战。

塞尔维亚之所以仇视奥匈帝国,是因为双方的矛盾几乎不可化解。

塞尔维亚独立后,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层面,民族主义高涨,塞尔维亚民众呼吁政府收复失地,解放塞尔维亚同胞。

在塞尔维亚人的眼中,不单单是1908年被吞并的波黑,还有奥匈帝国境内主体人口为斯拉夫人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甚至还有多瑙河北岸,雨水丰沛,盛产粮食的伏伊伏丁那,都应该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有塞尔维亚人生存的地方,就应该属于塞尔维亚,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塞尔维亚境内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而且,塞尔维亚人将这种认知付诸了行动,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塞尔维亚支持的地下秘密组织,在奥匈境内进行了多起煽动、暗杀、颠覆和破坏行动,就像他们同时在当时尚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马其顿进行的地下军事行动一样。

在塞尔维亚民众的眼中,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的关系之恶劣,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