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希腊的秘密

“哦,原来是这样呀,海德堡大学的讲师呀,好厉害呀”凯末尔恭维道。

“不过,既然您是海德堡大学的讲师,为什么会来到雅典呢?海德堡大学这么著名的高等学府,不是更好地发展平台么?”凯末尔好奇道,难道希腊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这等水平?

“这么说倒也没错了,可是正因为是著名学府,海德堡大学的教师竞争非常激烈,晋升难度很大”叹了一口气,汉斯说道。

德国大学的人事制度是以教授制为主,号称是教授治校,但是,弊端也很明显,教授的权利很大,青年教师在成为教授之前,几乎是给教授打白工。

在德国传统的科研职场路上,从拿到博士到升为教授,没有一条清晰的上升轨道。

德国的体制被戏称为“所有或没有”,也就是要不成为教授,要不什么也不是。

在德国,被聘为终身教授的平均年龄为414岁。

如果拿不到终身教授的位子,就只能在各种助教合同间奔波,或在大学或科研机构做行政工作。

向凯末尔说明了这些事情后,汉斯说道:“我现在才25岁,哪怕我的运气真的够好,学术水平也足够,我也要熬到40多岁才能有机会成为教授,可我等不了那么久”

“后来我的老师施密特教授就向我建议,如果不想在德国苦熬资历,也可以在国外的大学想想办法,于是亲自向苏菲公主写了推荐信”说道这里,汉斯一脸庆幸。

“苏菲公主是?”凯末尔连续听到这个名字两次,却不明白这是谁。

“奥,苏菲公主就是今皇帝陛下的妹妹,嫁给了希腊王储君士坦丁,她一直在希腊教育基金会任职,是基金会的会长,其实我应该称呼王储妃殿下更合适。”

“在得到施密特老师的推荐信后,王储妃殿下亲自写了回信,邀请我来雅典大学做学术交流”才25岁的汉斯,说到这里,神情很是骄傲。

“之前就有一些德国年轻的教师,在希腊交流期间,被希腊的大学高薪聘请了,施密特老师告诉我说,希腊的大学近些年发展很快,人才缺口比较大,如果学识和科研能力不错,能够得到大学认可,数年的时间晋升教授完全不是问题,要是在德国,这完全不可能”

听到这里,凯末尔感情复杂,联想到奥斯曼帝国的现状,除了一些外国人开办的大学,奥斯曼帝国其实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