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院试(终)

极品书生混大唐 木瓜 1985 字 3个月前

很快孟星河笔锋斗转,就写到兴唐上面。

他写兴唐也分先后,孟星河知道出题者不会单单只考察学子怎么看待如今兴盛的大唐,而是提出自己心中有关如何兴国安邦,这样也好让阅卷者一眼就能看出一个考生的思路。

不敢有丝毫马虎,孟星河矜矜业业答题。

“兴唐,必先治国,谋定而安邦!国不和,民生动荡,乃乱世出,国不可国。”

突出自己先治国,然后等国家社稷安稳后再兴邦发展,形简意核,也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下笔!

“治国之道,不可专于刚,刚则暴。不可专于柔,柔则懦。刚柔相济,然后治道可成。何则?兵革所以御侮而不可久玩,刑罚所以止奸而不可独用,必有仁义礼乐文章教化以文饰之,则天下大通……”抄袭典故,对孟星河来讲不是难事,后世关于许多治国之道,孟星河也记得几句,照般下来,又结合《论语》上面诸如富民治国的儒家学说,洋洋洒洒写了气余字,总算完成了先治国的思想。

接下来,兴邦,才是整篇文章的重点。现在的唐朝,在治国上已经有所显著,至于兴邦,孟星河直接画龙点睛写到。“国之重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轻摇赋税,重农励商,彻治江淮洪涝,开拓运河,加修西北要道,与邻邦诸国互通贸易,丰年屯粮积资,灾年休养生息,三年养国,五年富国,十年足可兴邦……”

又是千余字下来,孟星河总算完成了治国兴邦的文章。看了看天色,由于院试他极为认真对待,此时已经过了响午。打开云姨准备的糕点和干粮,和着清水,淡淡填饱自己的肚子,然后再从头看了一遍,修改了几处地方,孟星河才开始华丽的结尾。

“圣人云:治国莫过富民,兴邦莫过多难。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岂因祸福避驱之。安得社稷安稳,莫过于,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何愁天下不太平,直至万世千秋?”

写完这段算是奉承的话,孟星河重重松了口气。今年科举“隋灭兴唐”的考题,他总算竭尽自己所能,规规矩矩作答。他已经尽力,至于答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和乡试、省试不同,孟星河没有早早交卷。而是认认真真用漂亮的行书把自己的文章写在考卷上,一看时间已经日薄西山,已经快到了交卷的时候。

随着一声锣鼓鸣响,主考官吩咐交卷,考场中有半数的学子几乎绝望的把卷子教上,并摇头苦叹,这一届的科举,实在是太难,没有论语,更没有考明经。就四个字,已经扼杀了很多学子的仕途之路。

“孟小哥。考得怎么样?”杜如晦特意吩咐人将孟星河的试卷封好,全程关注,生怕从中出了什么差错。等试卷全部封箱完毕,他才笑道:“你应该能作答吧?”

“还行!”孟星河苦笑一声,收拾好笔墨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杜如晦听他回答的还算中肯,摸着三寸美髯微笑着。他虽然是主考官,也不能和考生有过多交流,只是寻常问了一下,就走远了。

在自己座位上休息了一夜,还好云姨准备的糕点丰富,孟星河过的也不寒碜。第二天清晨,三位主考关将第二门考试的试卷发了下来。今天考的是农商,对孟星河来讲应该不是问题。数理方面本来就是他的强项,要比其他学子要强多少,所以只要第一门考过之后,后面两天的考试就不用太多担心。

翻开试卷。孟星河再次震惊!

如果说昨天的考题古怪,那今天的农商,更是古怪的一点也没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