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你就不怕把材料告诉了我,我便不在你这儿买了。过两日你的帮工们学成,我随便找个人去望海楼做馒头,绝对比跟你买便宜。”李管事说。

“嗯,我同意,那李管事为何还要跟我谈呢?”宋菽笑眯眯地看着他。

李管事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还在跟宋菽谈,当然是因为东家的要求。其实买馒头只是一节,他们本完全可以像刚才所说的,找宋家帮过工的来。然而东家却说,宋四郎不简单,值得交好。具体哪里不简单,反正李管事看不出来,不过他东家早年一直走南闯北,很是见多识广,眼力是他们这些人比不上的。

宋菽不想让李管事太难做,很快又开口接话:“其实于我而言,做馒头并不算什么,李管事捡了一回便宜却不见得有第二回 。”

他这话,让李管事看到了一丁点不简单。

在这之前,李管事只当他是抱着馒头这块金砖的孩子,略施手段把金砖抢过来便是,可现在宋菽告诉他,馒头不是他的金砖,他本人才是一座巨大的金矿。

“我如何知道你不是信口开河?”李管事道。

“李管事阅人无数,自有判断。”宋菽起身,“我与您的东家一样,希望这是一次长期合作,如果李管事现在拿不定主意,可过几日再来,菽定扫榻以待。”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9章 第九桶金

“阿兄,为什么要精白面粉、无根之水和果木?”李管事走后,五娘拉拉宋菽的衣袖问。她说话的语速偏慢,一句话的功夫,够六娘说上三五句了。

“我们平时用的面粉会磨上两道或三道,里面参杂着麦麸,口感较粗。而精白面粉只取第一道磨出的粉,是麦子中口感最好的部分。”宋菽拉着她坐下,也慢悠悠地说道,屋子的门关着,他刻意营造出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与五娘的交流也能更加充分。

“无根之水就是雨水,相比河水井水,它的杂质较少,与果木灰一起制出的碱水比我们如今用的更好。”

宋菽解释的时候,五娘看着他,等他说完,她又低下头不知在想什么。

片刻后说:“阿兄,一文钱五个更好。”

“嗯?”她的思维忽然跳到这里,宋菽有些意外,紧跟着问,“为什么这么说?”

五娘想了想,似乎在组织语句,过了会儿才道:“要付给工人工钱。”五娘这话,把宋菽也说楞了,他的确想过等二十天过去后,花钱雇愿意做工的村民留下,继续开他的馒头作坊,却一直也没打定主意。

主要是因为贵。

原本这时代的人工并不贵,相河村现今的情况,说到底还是宋菽自己作出来的。

如今做馒头买卖的村民,每天能赚个一二十文不稀奇,这对当前农民的生活水平而言,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而当他们自己也能做馒头,可以自产自销之后,这个利润会被进一步扩大。

自己做买卖的好处是赚得多,但同时也更辛苦,且有亏本的可能。而做工的好处则在于稳定,只要作坊不关门,他们的收入就是有保障的。

那么,如果请帮工,应该给每人多少钱呢?

做生意的起伏是很大的,尤其馒头在这里还算是新兴行业,如果望海楼这笔订单能拿到一文钱五个的价,宋菽运营馒头作坊的底气也就更足。

望海楼的顾客群是本地最有钱的一群,他们不会吝惜多花一点钱买到更精致的馒头,这不仅是吃饭的问题,更关乎面子。而宋家是馒头最早的发源地,宋家产的馒头也必然代表着正宗。

五娘给出的价格,是宋菽心里的最佳价位,在这个价位上,宋菽有足够的维持作坊的收入,望海楼也有充分的提价空间,他们会觉得贵,但并非难以接受。相信在他们手里,一个馒头卖到一文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林林总总,宋菽已经想了很久,所以在今天李管事找他谈时,才会提出一文钱六个,材料你们出这样的要求。而五娘呢?她又思考了多久?她思考到多深?这个价格,她是凭直觉得出的,还是计算?

今天带她一起来听,真是对了。

宋菽本还想跟她多聊几句,可五娘表现出了明显的排斥,不愿说话。看来面对陌生的李管事,还是消耗了她许多精力。

宋菽带着五娘出去,五娘直接腻到了三娘身边,也不说话,就是静静靠着,像是在充电一般。

“四郎,你们谈了什么?”宋三娘一边拉着宋菽回屋,一边问。

宋菽跟她原原本本讲了,三娘对生意上的事不怎么敏感,他又少不得要多解释一番。

听宋菽解释后三娘也不免有些激动,如果能跟望海楼谈成这笔买卖,做馒头这营生就有望长长久久地做下去了。

“阿南哥,你会功夫啊?”晚饭时,三娘提醒阿南以后少出手,被六娘听到,好奇得不行,拉着宋阿南叽叽喳喳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