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良妃在信里提及,年前弘旺生了一场病,康熙怜他自幼失母阿玛又远在千里之外,便让太医院细心照顾,谁知一查才知道弘旺的病是因为阿哥所的内侍嬷嬷们怠慢所至,顿时将一干欺主的奴才杖责一百,还活着的扔了辛者库。

这之后,康熙额外开了恩,让弘旺与大格格也住到了储秀宫的偏殿了,虽然不合规矩,但宫里掌事的主子都没说什么,众人也便默认了。宜妃倒是无所谓,横竖自家老九同胤禩亲近,她也乐得卖这个人情,德妃重规矩虽然不喜,但阿哥所弘旺被下人怠慢的事情她这个同掌凤印的人也难辞其咎,因此也就默许了。

因此这个年,对于良妃来说,可以说是有生以来最和美的节庆了,除却唯一的孩子不在身边这一事。心境好了,病也自然去的快,如今她仍算是禁足中,平日便喜欢陪着三个孩子在储秀宫的院子里玩耍,一边手里做些御寒的衣物,托南下的人一并捎给胤禩。

胤禩忽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额娘与孩子们都好好的。

经过了这么多,他大概也看出了些东西,老爷子经历了太子与大阿哥的党争之后,学会了若是想要扶植一个人,便会打压那人身边之人的习惯,想来当年的十三是如此;而自己离京之后老爷子的总总,都隐隐透着一丝安抚的意味在里面——若真是如此,自己受些委屈又有什么重要的?

差事办得顺利,如今督粮这一块年希尧已经能独挡一面,本来胤禩已经在打算这回京复旨的日程,这时却传来了齐逢春有了身子的消息,胤禩大喜,行程也便顺延了,这一等,便又是一年。

消息传回京里,最开心的自然是良妃,虽说儿子又要等许久才能见到,但却有三个孙子辈承欢膝下,第四个眼看也就要出来,自然是回信殷殷叮嘱一番,又备下了许多给未出世的小孙子的衣物鞋袜,孙子孙女的都有。

对这个消息最不开心的,自然另有其人,在此不提也罢。

弘晖倒是得了便宜,有了自家阿玛的首肯,每日出了无逸斋先去德妃请安,再来便是往储秀宫里钻,总要同弘旺大格格逗弄弘时一两个时辰才肯出宫,因为晚了,时常连晚膳也在宫里用了,胤禛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去了。

连着一年、两年过去了,胤禩始终没有回京,到了第三年初夏的时候,远在广州的八贝勒又添了个小格格,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小格格已经半岁了,康熙的书信中提及让胤禩将小格格快些带回京城来让良妃看看,免得良妃魔怔了。

能用如此轻松的语气写信,看了最近老爷子心情尚好,胤禩松了口气,吩咐下人开始准备回京的事宜,虽然天寒,但若是脚程快些,也许还能赶得上宫里过年。

……

因为二格格尚小,越往北走越是天寒地冻,过了江浙一带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便受不了了,胤禩只得将人分作两拨,留下小飞等护送这齐氏与小格格慢些赶路,自己与剩下几个侍卫先行一步回京。

紧赶慢赶,胤禩一行人终于在年关之前入了京,算起来他离开这里已经近两年半有余,京城倒是没什么变化,也许是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的关系,街市上一派喜气热闹,让他原本有些近乡情怯的心也染上了淡淡的喜悦。

回府洗去风尘,第一件事自然是入宫请安复旨。

康熙近三年未见这个儿子,加上他自请南下前发生过的事情,心中多少有些愧疚,这几年太子又一直时好时坏让他忧心,如今乍见胤禩风尘仆仆的回来,心中自是难得的高兴,赐了座之后问了些差事上的事情,胤禩自然是对答无碍,极力保举了年希尧,已经彭鹏等人。

“好、好、好……”康熙连说了三个好字,不住的点头,叹道:“老八,这个差事办得好哇,汉人有句话叫‘名以食为天’,若是此番能让粮仓充盈再无饥荒之年,与大清万世基业也是不可估量的功勋呐……”康熙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早年争战时断过粮差点儿因此尝过败绩,自然知道其中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