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调香 果子 2581 字 3个月前

商量要什么时候离开,宁晓枫又去了丽颜阁一趟。给母亲留了一些私房钱,又给了赵学文一些零用钱,叮嘱他在容先生那里要好好读书,有什么不懂的不习惯的都可以去找沈晟丰。然后又给了佩珍一个名叫香发散的方子,让她交给下人制作,这东西现做现卖就好。只需要在头发上均匀的撒上一些再用篦子篦掉粉末,不止能去油去污,还能让头发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佩珍看到这个方子,先问了一句这香发散能不能让孕妇使用。宁晓枫回忆了一下配方,都对孕夫无害,于是点了头。“佩姨,可是有很多孕妇不敢用胭脂水粉?”

佩珍点头:“是啊。有许多东西都是活血化瘀的玩意儿,有一些还有小毒。虽然胭脂水粉也不用吃进去,但是毕竟怀孕的时候需要多加谨慎才行。而且孕妇有太多的忌讳,就比如洗头都是个大问题。您这个香发散真真是个好东西。若是您能做出又可以保养皮肤,又能让孕妇放心使用的胭脂水粉。定会大卖的。您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怀孕之后不能修饰自己,不得不看着丈夫去宠爱妾室。甚至等到孩儿满月的时候,已经失了丈夫的宠爱。”

又是这种问题。宁晓枫听后就皱了眉头:“行。那我接下来就专心研究这方面的方子。做好了都给你送来。”

丽颜阁那边交代清楚了,两个人又去了一趟悠然食府。自从建设完成开张之后,这悠然食府就成了下茂城的一个特别去处。只招待达官贵人绅商巨贾,远远看去亭台楼阁的,还听说里面有温泉。这在普通百姓眼里,俨然就成了仙家洞府一般的存在。都有人脑补出里面仙乐飘飘烟雾缭绕了。

不管那些普通百姓如何看待,如今不止是下茂城,就是郡城和其他几座附近城池的有钱人也都会相约过来。其实最初吃吃喝喝还是其次,主要是有一个可以完全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谈天说地。又能彰显自己的身份。可后来吃了悠然食府的食物,人们才真正对这个“食府”二字郑重了起来。这里面的食物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和乐趣。完全跟其他酒楼的饭菜不一样,吃着不但美味,而且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大吉大利的名字。

越是有钱的人就越在乎这些,宁晓枫和沈晟倾当初的这个提议,倒是让悠然食府多了个“风雅”的好名声。今天他们俩决定过去,除了宁晓枫写了十个新菜谱,要亲自过去指导那些厨师之外,他们俩还把沈晟洪和卢云给叫过去了。

叫上沈晟洪夫妻,用的名目就是给两个人道喜。但真实的目的,却并不单纯是这个。

沈晟洪没有多想。卢云却心知肚明。不过是跟沈晟倾和宁晓枫心照不宣。毕竟新得的那个庄子她是非常满意的。她相信沈晟倾和宁馥都不是吝啬之人,相反还极其大方。她不是不知道这两个人笼络自己是为了压住自己丈夫不要让他没事找事。但那又有什么不好呢?自己做的不过是个贤妻应该做的事情罢了。她可一点儿都不觉得亏心。

听到沈晟倾说,已经跟父亲求情,让他们夫妻二人等到孩子满周岁再离开沈家去单独过日子。沈晟洪十分震惊。他本来已经计划着,等再过两个月,卢云的月份不是特别大,又已经稳定之后就离开沈家。虽然他这么想也是厌倦了刘氏的种种,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但是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老宅出生,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沈晟洪哪里能不激动。“大哥,父亲同意了?”

沈晟倾点头:“自然同意。弟妹怀的是他第一个孙辈,你当他舍得呢?母亲已经开始亲手给这孩子做小衣服了,可见他们是多期待这个孩子的降生。所以即便是为了他们,你们也多住上两年吧。晟洪,以前咱们兄弟有太多的隔阂,但那些毕竟已经过去了。到底咱们也是亲兄弟,我不在老宅,你要多帮衬父亲一些。”

沈晟洪感动得都不行了。“大哥,以前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不问是非就只听我娘的话。但以后我绝对不会再犯傻了!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让我娘和老三再捣乱的!”

卢云给他夹了块鱼肉:“你可别把话说得这么满。姨娘那边我是放心的。毕竟她也是真心为了咱们和孩子好。现在诚信礼佛,我心里也是感激。但三弟那边……哎,有些话本不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该说的,但今日只有兄嫂在,我就有些忍不住了。”

宁晓枫的戏也是不错的。于是赶紧问:“弟妹有话只管说。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和晟倾不在家,母亲那边还要指望你多帮忙呢。”

卢云叹了口气:“还不就是三弟。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我亲眼所见。我奶娘前日出去给我买荷香坊的枣泥糕,正巧就碰到了三弟的贴身小厮和一个贼眉鼠眼的汉子在说话。奶娘见俩人眼光闪躲,就感觉有什么事儿。于是偷偷跟在后面,听到他们是想偷什么东西。回来跟我说,我也不确定他们做这些是要偷三弟的东西还是要帮三弟做什么,原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我们也预备要走了。所以就藏了私心没有告诉相公。现在……这事儿还希望兄嫂留心一下。”

沈晟洪听完就瞪大了眼睛:“偷东西?那不用问了!肯定是老三指使他们不干好事!说不准是看中了大库里的什么,或者是府里库房的那些财宝!我跟你们说,老三这个人奸狡得很,自小就是他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不折手段的弄到手。大哥,你和嫂子一定要多加小心!这话我和云儿没办法跟母亲和大掌柜的说。”

沈晟倾点了点头:“也许不是三弟的问题。万一是那些奴才要偷他的东西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