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后记

哑舍 玄色 3024 字 3个月前

何时才能算真正长大成人?可以为自己的选择所负责的时候。

一直都有读者在问我老板在抗战时期是怎么度过的,那是我一直都不敢碰触的历史片段,终于现在笔力有所增长,写出了令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故事。写《菩提子》的时候,我不断地翻阅那个年代的各种历史资料,心情沉重郁结,在写的时候甚至几次都鼻子酸涩眼眶模糊。

到底一个民族,是要破落到何种地步,才会被迫做这样声势浩大的文化迁徙?

而到底要到什么时候,这些珍品才能免于被蒙尘,重新擦拭一新地摆在展馆中供人观赏膜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故宫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报道。我当时看着网上那碎成六片的碎片图片,好久都回不过神。

在那样战火滔天的艰难岁月里,我们都没有损坏过一件古董,但却在和平年代中,那么轻易地在保养维护的时候让它碎掉了。

简直让人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谨以此文《菩提子》献给那些为文物迁徙做出贡献的学者和士兵们。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看到的每一件古物,都是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保存下来的。

勿忘国耻!向他们致敬!

人人都想惩恶扬善,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善和恶。一顶獬豸冠,让真正至善之人才能看到獬豸神兽。一人之善,对他人也可为恶。遵从本心,即为至善。

每个人心中的善恶标准都不一样,何为善?何为恶?擦亮双眼,相信自己的判断。

究竟是何样的女子,才会不喜欢珠宝绸缎,而是对一杆战矛爱不释手?作为世间最锋利的矛,即使知道有一天会撞碎在一面永远都刺不透的盾前,但这一生的命运,也只能是一直向前!

人生存在这世间,就有矛盾,永远无法避免。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一对玉镯,穿越了时空,却依旧挽回不了曾经逝去的生命。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后悔的往事,所以才会更加珍惜现在。

哑舍中所描写的古董,并不是每个都价值连城,古董的价值,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即使是几块钱的东西,一旦陪伴你多年,也就赋予了与其他物事不一样的意义。所以要爱惜自己手边的物品,也许多少年后,它们也会成为古董。

偶尔会有读者在微博上跟我说,觉得《哑舍·壹》写得要比《哑舍·贰》和《哑舍·叁》还要好看,但事实上大部分读者给我的反馈,都觉得哑舍是越写越好看。因为我的笔力也在增长,很多以前想到却不敢碰触的历史片段,现在也可以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故事了。所以《哑舍·壹》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情情爱爱,看起来轻松,喜欢第一部的读者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小的。哑舍越往后,我所下的功夫就越大,《哑舍·贰》的逐渐成熟,到《哑舍·叁》的帝王古董,只要是随着哑舍一路走来的读者,都会看得到我的进步。

而《哑舍·肆》虽然看似毫无主题,事实上是在回顾老板在两千年之中的历史片段。而通过陆子冈和医生的穿越,来尝试一下现代思想和历史事件的碰撞。

我一直希望我写出的故事,能让大家掩卷之后反复思索反复回味,我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不过也许是因为我尽量避免去生硬地讲大道理,减少大篇幅的说教词语,所以就会有些深层次的东西,读哑舍的同学们有可能会看不太出来。

幸好还有哑舍的百度贴吧、我的微博可以及时看到大家看到《小说绘》故事连载之后的反馈,确实有很多。

例如《哑舍·叁》的《青镇圭》,不仅仅是讲规则这个主题,我还通过描写扶苏的一生片段,从他把青镇圭供在高处仰望,到把青镇圭放在桌上不敢碰触,再到鼓起勇气私下摸两下,最后到开始随意用手指弹玩,来体现一个少年人建立自己世界观的过程。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青镇圭。

只是有些人会完全复制其他人的模样形状,有些人却是喜欢自己雕琢。

每个人在确立世界观的时候,总是会一味地继承长辈的观点,奉为圭臬。等年纪再大了一些后,就会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话开始半信半疑。随后见识又多了一些,就会开始质疑父母的话。等初步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之后,就不会再事事听父母的话了。

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形成青少年叛逆期的根源。

而往往在叛逆期之后,一个人才能真正地确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真正地长大成人。

这也只是拿《青镇圭》其中的一个细节举一个例子而已,而这个细节,总共在这篇一共一万余字的文章中,出现的字句也不过是一百余字而已。

哑舍的每一个故事我都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不管是查资料还是情节设计上。并不是我不想把其中的这些意义写得直白些,而是把这些写出来之后,文章整个的韵味就破坏了。有人只读故事,有人能学到其中的历史知识,有人被文中的人物所感动,也许真正读得懂我倾注在文章之中的心血的人,才是真正读懂哑舍的人。

不过也因为这个提问,我便决定在《哑舍·肆》的后记中,大概把这一部的每篇文章,都简单地写了个概要和我想要表达的部分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