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当初在井下看到过一些东西的唐时,立刻就想起了当初用作封印的两道光幕。

一道在黑潭上,只有佛力能进入,那应该就是绿辞所说的佛修们下的封印;另一道则是在下井之后的地方,那一道封印极其古怪,只容许道力进出,佛力却不能。

现在想来,若是佛道两修同时参与到这件事之中,有两个推测方向。

有了这两道封印之后,若是要进去,单独的佛修能通过上面的封印,没办法进入下面的封印;单独的道修则直接被卡在了外面;若是说出去,道修能够从最核心处出来,至于外面的封印能不能突破,唐时还不清楚,而佛修若是出去,却是根本不能离开最核心处。

而最核心处,便是最危险处。

事情的真相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唐时还记得当初那些有破绽的洞窟里,一般都没人,有的是空的,有的进了水。而打开洞窟之后,里面只有很少部分的道修,大多数的都是坐化的僧人。如果当初进入的道修和佛修人数是一样的,那么少的了那些人应该都是道修。

这一点推测,恰好与绿辞所言“后来出来过一批道修”的事实相互映衬,甚至互为佐证。

道修背叛了佛道之间的盟约。

唯一的结论。

唐时只觉得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悲哀,又觉得这些人可耻。

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初那些人在下面那甬道里,剖出一个坑,自己坐进去——唐时是看到过下面产生的幻象的。那兴许是长久以前的画面,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出现在了那里。

人说天地有灵,有一些特殊的事情会被记录下来,并且在某个时机巧合的时候被人知道,并非什么令人奇怪的事情。

也许是为了封印,也许是为了别的什么原因,这些人无路可走,只能进入了墙壁之中镇守。

而后出现了危险,这个时候道修出来了,决定离开。

自私才是本性,凭什么他们投身于这样的事情,旁人就要在世上享受安宁和乐?

想不开的,不是他们一个。

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立刻就会带出一股风潮。从当时那些人从绝望忽然之间点燃了希望的眼神里,唐时就能感觉到当时的场面能有多震撼,甚至多血腥。

所有阻挡他们的人,都将成为他们剑下亡魂。

于是一场屠杀,便这样开始了。

有一些道修并不赞同这些人的做法,而是站在了佛修的这一边,可是对于这些人的选择,他们并没有立场去指责。

没个人都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他们并没有责任来承担这其实不属于他们的一切。

上上下下都是自愿的,所以最后也真的随他们走了。

只是冲突毕竟已经爆发,谁也没想到——这些走了的人,竟然将洞口的封印重新变了一道。

毕竟当逃兵是很可怕的,这些人在大荒小荒之中,多是成名之人,当初唐时查看的那些人的名字都是这样。他们把自己或暗淡或闪烁的名字,刻在了洞壁上,即便本身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与道义,也希望若有一天危险解除,许许多多人下来,能够知道他们曾经付出的一切。

然而,在那刻满了名字,坐满了尸骨的走道的尽头,是一个永远也出不去的死结。

绿辞说,惟愿其初心不改,奈何一朝做强梁?只让众道修也跟着蒙羞——这应该是指旁的道修。

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成功地从封印出去,本来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

毕竟上面还有佛门的封印,可绿辞既然已经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那么不管这些人经历了什么事,最后总还是回到了这一片大陆上的。

而在这件事之后,佛门的所有势力全部撤回了小自在天,六十个甲子,几乎不曾往灵枢大陆多踏一步。

到底佛门知不知道下面发生过什么事情,知道了之后又会怎么处理?

想来,按照那些和尚的性子,是不会做那寻仇之事,更何况众生平等,选择怎样的路无非是他们自己定的。即便出尔反尔,违背道义,却也不过是道德污点。生死面前,少有人能坦然。

选择退出这一片大陆,只偏居于小自在天,一部分是伤怀,一部分却是为了保持佛修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