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戬 (十一)

革秦 守玄 1280 字 3个月前

礼乐就是这种规范的集结体。

乐,更是规范了音乐演奏的具体曲目和演奏方式。

可几百年前由一个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乐知识,总字数一本只有几万字的音乐书,能够记载什么样高明的曲谱和优雅的演奏方式呢?

作为当时法度的一种,乐本身是很粗略的,上面所记载的音乐也是很陈旧,不符合此时人们的审美。

荀况本人对此也并不多么放在心上。

他将礼乐用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分别梳理一遍,而后说道:“天有常法而人无常度,礼乐简明,而莫能具备,此古学者之过,亦今学者所疏,法度变幻,这部分东西,本来也应当随法度变幻,因而,学这东西,于时局无用,只当为诸位充个谈资,稍稍了解便可。”

“今再学乐,不必纠结于乐经,可从贤师,可从君子,切不可从故书。”

士人们纷纷点头称是。

太陈旧而缺乏起伏变化的音乐,是会被人的耳朵淘汰的!

尽管尊乐经的地位,但举凡了解上面音乐的人,就没有谁人愿意继续听那老掉牙的东西。

这基本是大家的共识,所以士人们只是简单听了荀况讲解过一遍,便不再关注乐经。

转而,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荀况能够讲解春秋。

荀况犹豫再三。

他不是没有能力讲春秋,而是春秋这部书,实在不应当给面前这些学识还比较浅薄的士人讲。

这些士人多半是为了求名利而读书,但春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它是脱胎于史书的一部书,但它又不能够被视为真正的史书。

内中的各个部分的情节,其实本身跟历史事实就有距离,加上极其主观的阐述方式和用词、评断。

这本书已经基本脱离了“史书”这样的范畴而更像是历史寓言小故事。

它所真正要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存在于过去的,凝聚古人智慧结晶的高明计谋和诸般权力手段。

它所真正要表达的,是书写这本书的那个人完整而缜密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它所推崇的,是过去真理一样的“礼乐制度”。

非礼者,贬;礼者,褒。

就这么简单。

只是,因为语句太过简约,故而没有一定学识和阅历的人,难以快速了解。

但真的具有了足够的学识和阅历之后,谁还能真的接受这书里面所体现出来的,写作者的观念与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