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法 (三)

革秦 守玄 1210 字 3个月前

魏国的麦子,比秦国的麦子普遍亩产量高一些,他们这些人在鞠子洲的建议之下,想着要引进来能够更加高产的麦子。

但麦子引了进来,也不是可以直接种下去的。

他们得观察这种产量高一些的麦子对于土地、气候的需求,与秦国的气候、土质契合不契合。

今年,是开始这种观察的第二年。

第一年中,这样相对高产的麦子在施肥正常、浇水正常、土壤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并没有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产量。

对比起秦国原本有的小麦,这种魏地的麦子,长成之后,秸秆更矮,麦穗更长。

一粒麦种,分穗四行,每行十四粒,一粒小麦最多结五十六粒。

但这是最多。

是他们在二十亩试验田中找到的极端个例。

大部分的麦粒,是结不到五十六粒这么多的。

在鞠子洲的建议之下,他们于是在第二年中将这极端个例的五十六粒麦粒全部培养出来,与寻常的麦粒组成对照。

这是他们第二年的主要工作,也是未来他们工作的方向。

如果顺利的话,他们能够像鞠子洲所预测的那样,在最高产量里寻求最高产量,最终培育出一部分比寻常的麦粒产量高许多的麦种。

农家的人尽管对于鞠子洲作为“人”的道德品质十分怀疑,但却一点也不怀疑这家伙的能力。

又因着鞠子洲所说的那些有理有据,他们所以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

但这种尝试失败了。

不是他们无能,也不是天灾。

而是人祸。

公子扶苏,为了引起秦王政的注意而来搞了一点点小破坏。

这算是权利者的小小任性。

农家众人陪着笑,连这样的心疼和难过,都要在高高兴兴的把公子扶苏送走之后才能存在。

众人看着被祸害过一遍的麦地,都是一片心灰意冷。

弟子们蹲坐在田里,看着那些仅存的,还没彻底死掉的小麦苗苗,黯然不已。

几位博士经受打击许多,对于此事,已经没有十分的伤心,却也很是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