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货郎

革秦 守玄 1267 字 3个月前

他回到自己的驻地,告知了随身的侍卫,召集人手。

他们要去袭城了。

这是王龁的命令,他们需要去袭魏国的城池。

目的是,抢收粮食。

一般情况下,地里的粮食是在九月底,十月初这段时间里完成收割。

但今年,赵、韩、魏三国是没有机会在这个时间点里收割粮食的。

因为秦人打过来了。

尽管赵、韩、魏三国的动员能力差,但他们并不傻。

秦人打过来了,他们即便无法全国性的集结兵员,组合到一起进行抵抗,但小城之中,拉起一支人来做初步的抵抗,守住城池,是一定会做的。

既然要拉起人来,那么收割粮食的劳动力必然是不足的。

而这个时候,恰恰粮食成熟。

那么,秦人这个时候,第一战略目的,就变成了,抢收粮食。

粮食就那么多,只要对方不能收割到,那么他们就少粮食吃,于是自己就血赚。

而倘若能够自己先行将粮食收割掉,那么一来对方没得吃,二来自己可以加餐,还减轻了后勤的压力,可以说是双倍血赚。

于是蒙骜带领的三万人的军队,与王龁带来的两万人的增援,便被拆成了一只只千人部队,以一半的部队奔赴各处,袭扰城池,而另外一半人,则开始趁着对方被拖住,收割粮食。

这个过程是争分夺秒的过程,也是互相拉扯、互相消磨、互相试探的过程。

队伍很快集结。

农会的兵员,都是王翦一个个训练出来的,原本一千三百人丈夫,个个不说膘肥体壮,起码筋骨有力,面目红润,纪律性极强,现如今,他们见了血,在生与死的磨盘里滚了一圈,见识过敌人的血,也品尝过自己人的泪,于是整个队伍便不同了。

王翦骑在马上,看着面前背负辎重的兵士们,他们如长剑出鞘,锋芒毕绽。

“出发!”王翦吼道。

秦人们默不作声地跟随着王翦的马,一步步走着,队伍一点一点拉长,但人与人的间距始终维持在相似的长度,不徐、不疾,稳固如磐。

……

新年到来,巴蜀两地的人们收割完了粮食,商贾们便走了出来了。

这正是丰收的时节,大家手中的粮食都比较充足,于是便开始想着要一些吃饱喝足之外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