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锁子才三岁,还是个小小奶团子呢。

这边的张姨说话间没瞧见两个孙子,便唤了他们一声,听见他们的声音从杨继西他们房间传来后,便也松了口气,“不可以捣乱知道吗?”

“鸡道。”

锁子大声回着。

杨继西继续收拾东西,孙桂芳和他们说话。

半个小时后,房间里放了好些东西了,杨继西把五十斤米抱到张家厨房里放着,接着就在厨房里,从空间取了一只鸡和五十个鸡蛋出来放在米袋旁边,旁边则是杨二奶奶今早在菜地找的两袋菜。

杨继西回房见两个小家伙还在,于是让孙桂芳在家歇歇,自己出去买点东西,顺带去杨文清家看看。

他随手拿了个大布包。

路过堂屋时跟她们说了一声,便出去了。

先去给孙桂芳买了一双鞋,她今早走去镇上的时候,脚上那双布鞋有些坏了。

转进僻静的巷子后,杨继西把买来的布鞋放在空间里,接着从空间拿了三十个鸡蛋放在布包中。

当他去找杨文清时,家里只有杨叔叔在,见他来,杨叔叔格外高兴,拉着他进屋坐。

得知他来县城陪媳妇儿待产的,杨叔叔有些惊讶,“像你这种提前来这医院的还是很少,不过这种意识非常好,女人生孩子,那就是过鬼门关啊,必须得注重。”

“叔叔说得对,”杨继西点头,把布袋里的鸡蛋拿出来放在一旁的空篮子里,杨叔叔见此想要阻止,杨继西笑道,“叔叔我家啥都不多,就鸡蛋多。”

闻言杨叔叔也不再拒绝,让他喝茶,“所以你媳妇儿现在在医院?”

“不是,我们暂住在张姨家,也就是你们家后面那条巷子,28号门。”

“哦哦!你们住那家啊!都是东门巷的,认识认识,”杨叔叔连连点头,“晚上过来吃饭吧,我给你们露一手!”

“今晚可能不行,明天中午成吗?”

杨继西挠头。

杨叔叔一想也对,“那成,明儿中午一定来啊!文清念了你们好几次,你们要是不来,他可会难过的。”

杨文清跟着扬母出门去了,得晚上才回来。

“一定来。”

杨继西应着。

他回到张家时,张叔已经从外回来了,本来是去城外看能不能接到人,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孙母他们,只好先回来瞧瞧,结果人家都来家里快两个半小时了。

张叔吨吨吨喝下一大杯水,接着叹道,“要不是瞧着要下雨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在那等着呢!”

“也怪你太老实,”孙母哈哈笑着,“等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你还等了两个多小时。”

“还不是她念叨得厉害,我也跟着着急了,”张叔看了一眼张姨,被张姨瞪了一眼。

见杨继西进来,忙拉着他说话。

快五点的时候,张叔挽起衣袖准备做饭,“尝尝我的手艺。”

杨二奶奶哎哟一声,对张姨道,“好福气啊。”

“也就偶尔做做饭,”张姨掩嘴一笑,“吃个新鲜,做久了我不喜欢他也厌烦。”

“那也比我家那口子好,一天就做一个菜,一个菜吃一天。”

杨二奶奶吐槽着。

感觉被内涵的杨继西摸了摸鼻子,起身进厨房想帮忙。

结果张叔正好出来,见他后连忙把他拉进屋,“这是你们带来的?”

他指着那些米,鸡,鸡蛋还有菜说道。

“对,”杨继西点头,挽起衣袖问,“张叔要做什么?我来打下手。”

“不是跟你们妈说了,不要带东西来吗?”

张叔无奈道。

杨继西露出一个大大的笑,“主要是我饭量比较大。”

“真的大?”

“真的大,我在家都吃三碗干饭呢。”

杨继西说。

干、干饭?

张叔家的条件是很不错的,毕竟他和张姨退休前就是纸厂的工人,退休后儿子儿媳妇又跟着进厂顶了他们的位置,每个月两个人的工资就是50多块钱。

而张叔夫妇的退休金,一个月两个人加起来也是30多块钱,那一家人一个月的收入就是近90块钱了。

这算日子很不错了吧?

也没有天天吃干饭,毕竟还有两个孙子呢,得为他们多存钱。

“我们家粮食多,这吃完了我再拿。”

杨继西道。

“别别别,张叔家的饭菜也管够!你再跟我这么客气,我可是会生气的,”张叔佯装生气道。

“好,”杨继西应着,帮着张叔剥蒜啥的。

张叔准备做土豆烧鸡,再炒点鸡蛋,做个白菜汤,再来个蒸糖老南瓜。

菜数不多,分量管够。

快六点的时候,饭菜一一上桌,而张叔家的儿子、儿媳妇也下班回来了。

张大哥今年二十六,张大嫂二十四,二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关于杨继西他们来借住的事儿,张姨老早就说了,所以他们也有准备。

吃了饭后,张姨他们带着孙母还有杨二奶奶出去遛弯,杨继西夫妇没去,在堂屋里坐着听收音机。

张大嫂拿出几个围兜儿,都是新的,“我针线活也不好,想了想就去买了几个围兜儿,孩子容易流口水,这东西给戴上后,也能不脏衣服,不怄着下巴。”

“谢谢大嫂,”孙桂芳接过手笑道。

“不嫌弃我图便利就成,”张大嫂和孙桂芳坐在一旁低声说着话,时不时笑出声。

这边张大哥也在和杨继西说话,杨继西好奇纸厂里的一些事儿,张大哥就跟他解答。

“张大哥!我来找杨哥!”

杨文清兴冲冲地推开门进来了,见杨继西他们果然在这,立马高兴得眉眼弯弯,“杨哥,嫂子。”

“欸,”二人应着。

张大哥他们倒是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们认识。

“我之前差点死在路上,就是杨哥救了我的,”杨文清坐下后说道。

张大哥二人恍然大悟,关于杨文清的病,东门巷的人都知道,也知道他差点出事,被一个陌生人送到了医院。

原来这个人是杨继西啊。

杨文清是个非常会活跃气氛的人,有他在堂屋,收音机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张大哥叹了口气,直接把收音机给关了。

结果杨文清还一脸不解地看着他,“你关了干啥?我还听着呢。”

张大哥:......

行吧,打开。

等杨二奶奶他们回来的时候,杨文清还没走,杨继西给他介绍了一下孙母和杨二奶奶。

杨二奶奶看着杨文清,脸上全是喜爱,“我可听继西和桂芳提起你好多次了,今儿可算见着了,是个好孩子。”

杨文清脸一红,“两位婶子记得明天一道过我家吃饭。”

“我明早就得回去,家里还有事儿呢,下次吧。”孙母笑眯眯地说道。

“那下次一定要来,”杨文清显然不大习惯和长辈们说话,所以很快就走了。

“一到长辈面前,他就害羞得很,”张大哥低声对杨继西说道。

“看得出来,”杨继西忍着笑。

第二天早上吃了饭后,孙母就走了,杨继西和杨二奶奶则是带着孙桂芳去县医院检查。

检查后,医生对他们道,“也就这一两天的事儿了,既然不住院那就仔细点儿,肚子有动静就立马过来。”

“好。”

住院其实也行,但孙桂芳有些闻不得医院里有些味道,这会儿还捏着鼻子呢。

他们出了医院后,孙桂芳长出一口气,“也不知道啥味道,我闻着就恶心。”

“没事没事,我给你买点水去。”

杨继西说。

“不要,浪费钱,我回去喝开水就是了,”孙桂芳拉住他,“真的,你现在让我喝,我也喝不下。”

杨继西闻言便去买了点小零食,杨二奶奶和她分着吃,他也尝了一个。

到张姨家时,还没和张姨张叔说上几句话呢,杨文清和杨母就来了。

“昨儿就听我家那口子说你们来县城,我心里惦记,一大早就买好菜了,走,现在去我家坐坐。”

杨母拉着孙桂芳的手热情道。

杨文清又赶忙介绍了杨二奶奶,杨母便一手拉着一个,杨文清则是扒拉住杨继西,好像他会跑似的。

“去吧去吧,下午我们出去逛街,”张姨笑眯眯地挥了挥手。

栓子和锁子也跟着她挥手,瞧着挺像回事。

杨二奶奶刚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来见杨母说话落落大方,而且也没有瞧不起人,渐渐地也和她说上话了。

杨叔叔的厨艺比张叔叔的好一些,杨二奶奶都能吃出来,夸赞不已。

杨叔叔这会儿还自曝了一下,“我刚开始做饭,还是跟着后面张哥学的呢,后来我做得就比他做得好吃多了。”

还挺得意。

回去杨二奶奶问张叔,张叔比他还要得意,“我教他的时候他还是个炒青菜都会糊了的人,后来被我教得能做红烧肉能好吃得让人竖起大拇指了。”

“那是人家有天分,又不是你手把手教出来的,”张姨拆台道。

值得一提的是,张姨原本就是姓张,张叔也是这个姓,当初二人在一起的时候,还被有些老古董长辈阻拦,说搭着亲。

其实祖辈根本就不认识。

等孙桂芳一坐下,锁子和栓子就凑上去挨着她,小声地说着话。

被他们可爱到的杨继西刚要凑过去听时,就被栓子挡住了。

只见他严肃着一张小脸道,“不准偷听哦。”

“为什么?你们和我媳妇儿说话,我为什么还不能听?”

杨继西本来就是站着的,也是叉腰问道。

一旁的张姨等人也看了过来。

“我们在和小宝宝说话,你是小宝宝吗?”

栓子理直气壮。

“可小宝宝和你桂姨都是我的人。”

“才不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

栓子这话让到杨继西惊讶了,他放下手蹲下身看着这个小孩,“你说得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对的,白胡子爷爷就是这么跟我们说的。”

栓子见他认同自己的话后,便笑起来。

“白胡子爷爷是我们旁边住着一位退休老教授,去年回了云城,以前栓子他们最喜欢听他讲故事,”张姨解释道。

“老教授是什么?”

杨二奶奶好奇道。

“就是读书很厉害的人,”杨继西说得很直白。

“哎哟那很厉害哦。”

张姨点头,“可不,可惜遭了大罪,被自己的儿子举报了,还好他是清白的,不然.....”

说着又是叹了口气。

杨二奶奶这下明白了,他们田家岗没有那种住牛棚的人,但有些生产队里是有的。

张叔连忙跳过这个话题,说起孩子的事儿。

大家又笑了起来。

夜里孙桂芳翻个身,杨二奶奶都紧张兮兮地坐起身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