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将重奕的命令告诉安公公后,仍旧满头雾水,忍不住小声问了句,“殿下这是迁怒到宋大人,想换个人管账?”
正满心复杂的安公公听了来福的话,抬起眼皮去看来福脸上的神色。
见来福眼角眉梢都是担心,并没有幸灾乐祸或者期待的意思,安公公才不轻不重的拍在来福的头上,“办好你的差事,少想这些有的没的!”
来福动作夸张的捂着脑袋,连连给安公公赔罪,求安公公别将他随口胡说的话放在心上。
安公公故意板着脸让来福多求了一会,估摸着来福长了记性,才松口保证不会再记得这件事,让来福回重奕身边办差。
等彻底看不见来福的身影,安公公才深深的叹了口气,摸着挂在脖子上的钥匙去找账册。
来福不知道重奕突发奇想的让他整理账册是为什么。
他却大概能才出来些缘由。
安公公宁愿他什么都不知道。
起码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必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勤政殿传出永和帝被重奕气到昏过去,或者永和帝提着大刀追着重奕跑的消息。
三清保佑,肃王府只有一个小郡王委实太单薄了些,最好能再带来几个弟弟。
宋佩瑜正想抽出时间好好与宋瑾瑜谈谈,起码……不至于像防狼似的防着重奕。
由楚国襄王带领着去西域的商队,时隔两年后终于回到咸阳。
与此同时,楚国也传来消息,让宋佩瑜心心念念的出海船队,也在出发一年后回到楚国。
短暂的修整后,就会马不停蹄的赶回赵国。
宋佩瑜顿时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归来的商队上。
带队的楚国襄王肉眼可见的瘦了很多,面容也比两年前看着苍老,精神却很不错,双目中的色彩与比他年轻许多的人几乎没有差别。
他带着赵国人去西域之前,宋佩瑜曾给他个小册子,说是在各种古籍上抄录下来的只在西域存在的东西。
宋佩瑜希望襄王能找到这些东西,并带回来。
襄王出发的时候,还笑宋佩瑜过于天真,竟然会相信所谓的‘古籍’。
他年轻时刚开始走西域商路,尤其是第一次走西域商路的时候,也如宋佩瑜这般天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相关古籍,以为只要他准备的足够充分,就能让西域之行更顺利些。
结果就是襄王险些被那些‘古籍’坑死。
吃过无数次亏后,襄王才明白,世面上流传的所谓古籍,大多都是从小就没去过其他地方,甚至连出生的县城都没离开过的人,自娱自乐写出来打发时间的东西。
等到手头没钱的时候,这些人便用这些随便写出来的东西从经过的游商那里换钱。
游商们大多都知道所谓‘古籍’的真面目,最多也就给这些人个笔墨钱,当成话本子买下来。经过一些特殊手段处理做旧后,再卖到别的地方,就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古籍’。
有格外好的故事,游商还会专门找人将‘古籍’上的内容抄写在能保存更久的羊皮纸上,好让‘古籍’能卖更高的价钱。
心思比较多的游商甚至会特别留意谁的‘古籍’比较畅销,专门花费比较高的价格与那个人达成共识,让那个人长期稳定的提供新‘古籍’。
最让襄王无可奈何的是,就算他在吃亏后,专门找来能分辨做旧还是真旧纸张的能人,还是不能避免被骗。
因为几百年前的文人和游商,与现在的文人和游商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假古籍变成真古籍,仍旧不是襄王想要的古籍。
就算运气好收集到的是真古籍,作者当真去过西域,也不能保证作者会不会在写下古籍的时候使用‘春秋笔法’,稍稍省略些不愉快的事,在愉快的事上多花费些笔墨。
总之离不开‘面目全非’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