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至将料碗放了下来,帮忙黎叶和梁少龙一块布菜。不一会儿,桂花树下的小桌子上,就被放的满满当当了。
“好呀!你早就应该开这个店了,保证赚钱!”
自打去年冬天在罗公馆里吃了罗夏至搞出来的鸳鸯火锅,梁少龙就念念不忘。只要来上海,一定要拉着罗夏至和顾翰林吃一顿。
今年天气才刚一转凉,他就心心念念地跑来蹭吃了。
说起火锅这东西,其实上海原来也不是没有。
上海的回族人,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办了“洪长兴”清真店,到了冬天就供应北京铜炉涮羊肉。上海滩喜欢这一口的人也不少,不过做的是清汤羊肉锅,除了羊肉什么都没有,未免寂寞了点。
上海还有一种火锅,也是放在铜炉里烧,中间加炭火。在清汤或者鸡汤里,一层层地铺满各种食材,比如熏鱼,咸鸡,肉皮,火腿肉还有粉丝和黄芽菜。这种火锅其实应该叫做“暖锅”,就是吃一个热气腾腾,和百年后风靡全国的火锅也不是一个概念。
说到他们现在吃的这个颇有点百年后风韵的“火锅”,是去年有个四川的南货商到时迈来谈生意,想要请罗夏至吃饭。又觉得上海的几个川菜馆子都不太正宗,就将自己带来的各种辣酱香料备齐了,在自己住的酒店里,用红油火锅招待罗夏至。
然后一下子把罗夏至关于火锅的回忆给激发出来了。
罗夏至央求那客商把红油的配方留下,又按照“上辈子”自己吃火锅的经验,在家里厨房里一阵胡乱折腾,把小料也给配了出来,就在家里煮起了火锅。
上海人吃不惯全辣的红汤锅,罗夏至就让管家找铁皮匠打了个太极鸳鸯锅。在罗公馆,他和罗云泽吃红汤,白凤凰和笑笑吃白汤。
到了顾翰林的别墅这里,则是除了本地土著黎叶,大家都吃红汤锅。
顾翰林和梁少龙,骨子里还是北方人,对辣油的接受度比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高太多了。
“你那火锅店,我也要入股。我要求不高,你把这汤料和蘸料和秘方都告诉我家小叶就行。等我回了苏州,也能常常吃到。”
梁少龙说着,就开始往锅子里倒起肉来。
“你们听听,这是人话么?你这要求还不算高?我看宫本俊已的要求都没你高。”
对于他的厚颜无-耻,罗夏至直接翻了一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