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这话虽不算什么夸赞之语,但比起前些日子的不闻不问却已是要好上很多,胤禩颇有些受宠若惊的应声道:“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

炕桌上的明烛十分光亮,墙上的烛影轻轻的晃动着,康熙看了胤禩一眼,沉沉的叹了口气。

“今日朕同太子说起了赫舍里皇后的故事,一晃竟这么些年了。”康熙的声音有几分微不可闻的哀沉,在烛影下显得苍老了许多。“朕想起来,再过几日仿佛是你额娘走的日子了吧。”

胤禩心里一恸,“回皇阿玛,是十一月初十。”

康熙今晚似乎格外的感慨,轻轻叩打着桌沿,喟叹道:“你的性子是像你额娘的,一贯总是谨小慎微,淡然本分,后宫中这样安静的妃嫔实在不多,只可惜她也这样早早的便去了。”

良妃在时康熙并未对她有多深的情分,连她的生辰也从未记得,身后事也料理的极简单不经心。现如今说起这些,除了让胤禩觉得心里哀恸以外,也只余下凉薄之感了。

“皇阿玛保重龙体,额娘虽去的早,只是她对皇阿玛的心思一刻未改,定不愿看到皇阿玛自苦的。”

康熙眉心舒展了几分,面上带了宽和之色,“这大半年朕也并非是责罚于你,只是要你静静心思,别耳根子软经不起人的唆使,做下错事。”

“儿臣明白皇阿玛的心意,皇阿玛请放心便是。”

康熙点了点头,转身吩咐道:“梁九功,去将今日那份奏折拿来。”胤禩在一旁静静的等着,直到康熙让梁九功将折子递给他。他这才双手接过,细细的看了一遍,而后又恭敬的呈了上去。

折子里头是李光地对范承勋的弹劾之辞,称其‘不遵圣意,不敬同僚,不学无术,不纳谏言’,在治河之法上全然无用,下头又悉数列举了他的诸多劣迹,令人望之皱眉。

然而李光地后头又说,八贝勒年少有为,深知河道事务,恳请康熙命胤禩前去料理。

“朕念在他父兄的份上,给他权利面子,可他却如此不知好歹!若不是上回阴错阳差调了他去督管河道,只怕他还不知要再横行多久。”康熙一字一字说的都极不留情面,重重的捶了下桌沿,“等回了京,朕先办了他。”

折子里头提到了他,胤禩自然不好多说,只得在下头劝康熙莫要动怒,一切以龙体为要。

“你既然也瞧了折子,李光地说的话,你怎么想?”

“儿臣才疏学浅,如何当此大任,朝中才人辈出,哪里能让儿臣前去督管。”胤禩起身低首道,“儿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哦?”康熙目光一凛,正欲开口,就在此时前头的窗格突然破裂开来,屑末横飞,冷风忽的一下灌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