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 罗杰一世

土地及其产生的收入,将带给罗杰独立的权力来源,不受吉斯卡尔的控制。

这样,罗杰将变成一个潜在的威胁。

然而,罗杰不再是那个青涩稚嫩的年轻人,不再只死心塌地为兄长效命,更不会甘于被视而不见。

他正式向吉斯卡尔提出了领土要求,并告知兄长,如果40天内不给出答复,他将诉诸武力。

吉斯卡尔并不觉得好笑,他召集军队向卡拉布里亚进军。

罗杰已经严阵以待,双方很快在乡间兵戎相见。

吉斯卡尔曾把罗杰困在一个小镇中,但他要求进镇时,当地居民支持罗杰,当着吉斯卡尔的面将城门关闭。

此时此刻吉斯卡尔意识到,摧毁自己的领土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于是他试图用计谋取代武力,以结束战争。

镇里有吉斯卡尔的支持者,如果他能与这些人取得联系,就有机会从内部瓦解罗杰。

他成功地潜入镇里,与这些拥趸会面。

但事与愿违,路人认出了吉斯卡尔。

他几乎当场丧命,只是靠着虚张声势、威胁和恳求,方才得以自保。

尽管保住一命,但结果比死要糟糕得多:他被拖到罗杰面前,接受问讯。

罗杰一定感到心满意足了。

仅此一次,他高高在上,审讯兄长。

但罗杰也相当聪明,并没有借机发泄心中不满。

兄弟二人需要彼此,相比于狭隘的复仇心理,实用主义的思维仍然占据上风。

或许罗杰的不慌不忙让吉斯卡尔感觉到了压力,但那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一样,只是逢场作戏。吉斯卡尔被带到兄弟面前。

罗杰当众拥抱他,号啕大哭,并许诺再也不会让他们兄弟之间产生敌意。

吉斯卡尔站在自己的角度,也完全吸取了这个教训。

兄弟二人再也没有争吵过。

矛盾的解决给了罗杰在西西里喘息的机会,但不走运的是家族对立的传统延续到了下一代。

吉斯卡尔刚刚去世,他的儿子们便开始争执不休。

已经成为老资格政客的罗杰,又要承担重任,将分裂的家族团结起来。

与作战的间隙,他不得不定期返回意大利,解决自相残杀的事件,这些麻烦事大大延缓了他征服西西里的步伐。

在罗杰暂回意大利期间,他让私生子约尔丹(jordan)负责西西里的作战行动。

显然这个男孩继承了他伯父的锐气,因为年轻的他既狡猾多端又凶残勇猛,延续了征讨的步伐。

他通过偷走家畜占领了一座城市,又凭借引诱外面的市民夺取了另一座城市,率领手下骑士,镇定自若地要求对手投降。

然而,这次成功刺激他谋求更多。

作为私生子,他没有继承权,在他看来这就意味着必须要为自己拓土开疆。

随着罗杰平息了意大利的动乱,达成又一个停战协议,返回西西里,他发现约尔丹已经发动了全面叛乱,目的是要得到(他自认为)属于自己的遗产。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约尔丹是罗杰最宠爱的儿子,几乎肯定会得到大量的遗产。

然而,家族和平似乎总是罗杰不可触及的愿望。

罗杰严厉地镇压了约尔丹的叛变,但也完全原谅了他。

然而几个月后,约尔丹因高烧而去世。

罗杰为家族事务而分心,与此同时西西里的局势也在恶化。

他的盟友伊本·亭拿遇刺身亡,不过这倒不是特别巨大的损失,因为罗杰从未打算与他人分享权力。

更严重的问题是,当地人不再把诺曼人视为解放者。

当然,这只能归咎于罗杰本人,因为他的威胁政策虽然帮助他敛财致富,但不利于建立当地人的忠诚。

他征服的地区充斥着潜在的东正教支持者,但他忙着敛财,无暇经营地方,获取当地人的支持。

他吃了不少苦头,方才意识到与当地人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罗杰回到西西里东北部的大本营,发起战斗。

为了征用当地宫殿给新婚妻子使用,他们的行动已经停滞了太久。

他刚率军出征,城里的希腊人和全部揭竿而起。

朱迪思沿着街道拼死逃亡,设法躲进了附近城堡的安全屋。

第二天罗杰返回,但对手实在凶猛,他无法救出妻子,反而和她一样被困住。

那年冬天极其寒冷,尽管罗杰粮草充足,但燃料和御寒衣物严重短缺。

到了第二年年初,他们终于看到了出路。

围攻者靠着城里的美酒供应保暖,时间一长他们的纪律意识开始淡薄。

一个寒冷的夜晚,他们醉得不省人事,麻痹大意,甚至没有派一名守卫站岗。

当晚罗杰和手下士兵潜入敌军军营,屠杀酣睡中的。

双方都对这次经历感到后悔,罗杰再也不敢忘记这个教训。

从那天起,他小心翼翼地迎合当地人,不分信仰或种族。

他这么做很好,因为现在北非正在采取攻势。

非洲海岸城市马赫迪耶的统治者重申自己对西西里的合法统治权,并命其子率领两支大军攻击诺曼“暴发户”。

他们向内地进军,到了特罗伊纳西边的小镇切拉米(cerami),与罗杰狭路相逢。

形势对罗杰极其不利。撒拉逊军队兵力多达5万人,而罗杰只能召集到136名骑士和不到600名步兵。

但诺曼人的自信简直不可撼动,加上罗杰人在山顶,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

整整三天军队都在等着诺曼人下山。

第四天他们失去了耐心,冲向山上,渴望早日一决高下。

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但最后纪律性更强的诺曼人占据了上风。

一次次的冲击无法打破他们的防线,长时间的上山爬坡反而让精疲力竭。

撤退时,诺曼人终于下山追击,原计划有序的撤退就此变成一场溃败。

到了傍晚,诺曼人拿下了的军营和辎重,撒拉逊部队人心涣散、溃不成军。

这是历史上最非同凡响的一场战役。

一小股部队不仅成功抵挡了兵力70倍于自己的敌军,而且彻底将其打败。

如果以前还有人质疑诺曼部队的优势,现在质疑的声音也消散了。

尽管还控制着西西里四分之三的地区,诺曼人已经有效打破了他们的抵抗。

他们再也无法组织有效进攻,也不能协同防守。

从那一刻起,最后的征服只是时间问题了。

然而,谁也不清楚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大业。

罗杰试图乘胜利之势拿下巴勒莫,给致命一击,但遭遇惨败。

巴勒莫是地中海地区第三大城市,人口25万——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和开罗——只有数量规模极大的军队才能将其征服。

罗杰说服吉斯卡尔提供火力,但巴勒莫通往海洋,因此地面围攻没有效果。

更糟糕的是,罗杰选择的宿营地有大量狼蛛出没,不少将士被咬伤,伤痛彻底打击了士气。

3个月后,他们为了减少损失被迫撤退,并决定等有了船只后再卷土重来。

吉斯卡尔返回意大利做了必要的安排,但为了镇压叛乱和抵抗拜占庭大军,又耽误了7年。

与此同时,罗杰利用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多年冲突,让他们不得安宁。

由于长期以来人力缺乏,他学会了耐心,满足于缓慢前进、巩固战果。

公元1068年,罗杰在一次出击时落入柏柏尔人残余势力的埋伏。

对手仗着人多势众,要求罗杰投降。

但意想不到的是,罗杰乐观地选择进攻,命骑兵数次冲击,消灭了敌人。

暂时没有冒险与罗杰公开交战,而后者充分利用这场胜利,打起了心理战。

他用敌人的血写信,详细描述战果,并飞鸽传送到巴勒莫。

随后罗杰亲自率军攻城,吉斯卡尔的舰队也早就严阵以待。

面对如此阵势,这座城市几乎当场投降。

罗杰提出的条件,表明他已经从特罗伊纳的叛乱中吸取了教训。

尽管他要求巴勒莫接受诺曼人的统治,但只要承认新政权,就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