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既然这样,我就先装为敬了

都督请留步 携剑远行 2492 字 3个月前

他边走边吟诗,煞有介事的说道: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落款就是:无名氏。”

晴天那个霹雳,这浅白的文字,这淡然的嘲讽,众人除了粗通文墨的斛律羡外,全都是一脸震惊。

“阿郎,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羊姜都感觉出来刘益守是在挑衅。

“写吧,有些事情你们不懂,这半阙诗的名字,嗯,那就叫乌衣巷吧。”

刘益守摆了摆手,示意羊姜赶紧写。

他明明是在怀古,只不过早了百年而已,结果别人却认为他是在写嘲讽文。给活人写悼词,不外如是。可那个活人又怎么知道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呢?

不一会,陈元康带着石匠来了。那石匠一看石桥上的四句五言,吓得瑟瑟发抖,说什么也不肯将这些凿在石桥上。做这一行的经常帮人刻字,自然不会连一首浅白的五言诗都读不懂。

“你不凿,我让我手下凿,然后就对外人说是你做的,如何?”刘益守拿出一个小布袋,递给石匠,里头都是小银豆。

软硬皆施下,石匠含泪收下了一笔横财,用生平最快的速度,分分钟就把字凿刻在石桥上。等一切办完,他没有任何停留一样的逃之夭夭,估计会连夜逃离建康,免得遭遇王谢等大族报复。

看到“自己的”的诗句被刻在朱雀桥的石柱上,刘益守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暗想:不知百年之后,世人会如何看待今日之事。

“走了,租一艘船往西边走,咱们去石头城。不知道我那老师陈庆之现在如何,我是不敢去跟他见面的,怕他打我。。”

刘益守哈哈大笑道。

一行人租了艘秦淮河上的小船,沿着河道往西去石头城。

有几次陈元康都想开口,不知为何,最终什么也没说。阳休之却问道:“主公在那里留字,是为了震慑梁国世家么?”

他们这帮人都是北面来的,对王谢等南朝大族无感。

“如果我舔着脸去跟王谢等大族之人交好,他们会尊敬我么?”

刘益守反问道。

阳休之想了想说道:“多半是不会吧。毕竟跪着跟他们打交道的人何其多,真不缺主公一个。”

“这不就得了么。既然与王谢等大族交好,那些人也不会给我好脸色看,所以何必对他们客气呢?不服又怎样,不服带兵到寿阳来咬我啊!”

刘益守满脸不屑说道。

这时候陈元康才对阳休之说道:“虽然恶心了王谢等大族,对我们没有直接的好处,但这些人本身就不可能支持我们,不过是把遮羞布扯下来了而已。

然而其他人看到了我们这样的态度,或许就会靠拢过来,特别是那些看不惯梁国大世家的人。”

阳休之恍然大悟,刘益守做事果然是不会无的放矢。

在建康城内走水路很快,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就来到了石头城下。

石头城四面天然环水,堵住了长江到秦淮河的入口,战略地位异常重要,自古便有“得石头者得建康”之说。石头城是在一块凸起的山丘上修建的小城,占地不大,城楼却异常高大。

众人都看向刘益守,知道这位大哥来这里根本就不是来找陈庆之,而是来留“墨宝”的。

刘益守四下里观望,找到了一块还算平整的巨石。

他一边拍打着巨石,一边唉声叹气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照这个写,落款无名氏。”

又是四句嘲讽诗,羊姜眼珠子都要掉地上了。

如果说之前乌衣巷那个可以勉强算是“借物喻人”的话,这首就是不加任何掩饰的疯狂打脸了!嘲讽南朝世家痴迷于享乐,根本无意国家统一。

刘益守这才多大年纪,连他都要“家祭无忘告乃翁”了,现在的世人还能等到南梁一统中国么?要等到你孙子的孙子的孙子,才有可能给你烧纸钱告诉你。

这地图炮开得可真是够爽的!

羊姜已经麻了,面无表情的接过笔,将四句诗写在巨石上。陈元康对着斛律羡招招手,笑眯眯的找他要了一把小刀,然后将刚才写下的诗句雕凿了一番。

办完这些之后,刘益守感慨的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