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敌寇的血泪,能告慰百姓亡灵。

史书记载,五月廿四,谢侯领兵夺回雁城,击退敌军三十余里,共虏敌将三人,兵士四千,雁城大捷,北狄求和。

从此往后近百年,北狄再不敢踏入大乾半步。

...........

而几日之后,皇城,早朝之上却是吵得翻天覆地。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面色涨红:“皇上!北狄贪得无厌,就算求和也定是缓兵之计,臣以为应一鼓作气,继续攻打——”

“臣有异!”他话还未说完,又有一人连忙上前,厉声反驳,“战争已经持续了五个月,生灵涂炭,再继续下去恐不利于百姓生息,臣以为应答应求和,才是有利于天下苍生——”

“目光短浅......”

文武百官一派求和,一派求战,吵得脖子都迸上了青筋,吵吵嚷嚷得不像早朝,倒有些像是闹市。

景仁帝坐于之上并不说话,直到声音渐小才开口了。

“张爱卿说得不错,”他夸赞的这人却是主张求和的那一位,“征战持续五月,国库空虚,劳民伤财,再打下去不利于百姓安稳,朕认为答应求和才是上策,爱卿们如何以为呢?”

朝堂瞬间寂静,过了一会儿,还是有官员开口谏言。

“圣上三思!北狄贪婪无餍,若不平定,恐养虎为患,后患无穷啊!”他话语刚落,便又有人出言附和,只希望皇上收回成命,派兵攻打北狄。

“朕意已决,”景仁帝冷声道,“你们这般想要打仗,莫不是没有将受苦的百姓放进眼里?再说下去,朕送你们去边疆,如了你们的心愿如何?”

谏言的官员们脸色瞬间煞白,只跪地说不敢。

景仁帝缓了一口气,又问道:“可还有异议?”

众官员面面相觑,只能跪地高呼:“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景仁帝垂眸看着跪伏的官员,突然看向站在前首的贺逸清,却露出一个宛若慈父的笑来。

对上他的目光,贺逸清眉心猛得跳了两下,心中警惕,只因景仁帝现在恨他还来不及,怎么会露出这般表情?

景仁帝收回目光,含着笑开口道:“可还有事启奏?”

而接下来站出的官员身材瘦高,面白无须,却正是皇帝手下不折不扣的走狗——礼部尚书。

“臣有奏!边关大捷,而国不可一日无储君,应早日立下太子,才可保社稷安稳。”这礼部尚书说着看向贺逸清,“臣以为大皇子殿下既为嫡长,德才兼备,乃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他话音刚落,与他一派的官员便纷纷附和。

可这非但没能让贺逸清感到欣喜,却让他心中警惕之色更甚。

“说得不错,”景仁帝颔首,像是对这提议很是赞同,“其他爱卿以为呢?”

见众人不答,景仁帝笑道:“那便依爱卿所言,此事宜全权交由礼部,可要给朕办好了。”

那礼部尚书行礼:“臣当竭尽所能,不负皇恩。”

而后文武百官便皆跪于地,又是一番“恭喜皇上,恭喜太子”之类的话,可贺逸清看着这一幕却没有感到分毫的喜悦。

现下皇子只剩他一个,可就算他成为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按往常来说景仁帝却决计没有这般轻易松口的可能,甚至还主动提出来,这又怎么可能呢?

看着景仁帝带笑的面庞,贺逸清心中突然涌上一股不详的预感,却丝毫也抓不住头绪。

而殿外日光热烈,沉闷无比,让人喘不过气来。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