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征兆

四人都是面色严肃,不苟言笑的坐着。

“鹿久先生说的不错,我们逗留在这里的时间不会太久,必须尽快商议完毕,然后好回去复命。”

附和鹿久的是砂隐上忍马基,他希望会议尽快开始。

在马基说完这句话后,黄土正要回答,青比他更快一步行动,直接开口道:“那就省掉叙旧的环节,直接说出各自的答桉吧。根据我方水影大人做出的安排,他将时间确定为12月22日。”

鹿久沉吟了一下,也报出了木叶商量后的结果:“12月28日。”

马基一丝不苟回答:“12月31日。”

黄土最后说道:“我家老头子给出的时间是12月23日。”

四方给出的时间都不相同,但也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时间都在12月的下旬。

那个时间天寒地冻,道路冰封,加上接近年关,可以出其不意制胜。

“四个不同的时间吗?不过看来把时间定在12月下旬,是没有意见的了。”

鹿久笑了笑,也认为12月下旬是一个很好的进攻时间。

主要是需要利用天时这一个因素,来完美实施突袭行动。

“但是四个不同的时间,要怎么统一呢?”

青问道。

鹿久还未给出回答,黄土就说道:“既然时间无法统一,那就折中处理吧。定在12月26日深夜零点如何?”

黄土说完,另外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没有迟疑,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桉。

毕竟在在时间上争论下去,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意义。

他们的时间,也不会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争论上。

“既然时间确定,那就再确定一下进攻顺序吧。由我们木叶负责打响第一战,在成功打压鬼之国的士气后,就轮到砂隐和岩隐出击,最后是雾隐。但是为了断掉鬼之国前线与后方的补给,在木叶与鬼之国第一次接触后,需要岩隐立即提供支持,将鬼之国连通熊之国的铁路炸毁,让铁路短时间内,没办法恢复运转。”

鹿久拿出一份计划书,摊开在桌面上,让其余三人看到。

上面详细绘画了战略布防图,以及行动路线,包括简略而明了的文字说明。

黄土看着这份计划书,尤其是绘画地图的部分,点了点头。

“可以,炸毁铁路这件事,到时就交给我们岩隐来处理。”

“接下来只要切断了补给,让驻守熊之国边境的鬼之国军队得不到支援,在新的支援到来之前,到时木叶全歼他们并不是难事。届时,就看各位村子的表现了。按照原计划行动即可。”

鹿久手指指着行动路线,目光扫向三人的脸面。

“放心,我们雾隐这边的布防万无一失,为了这次的行动能够胜利,水影大人这半年来可是茶饭不思的在工作。”

青认真的做出回应。

“砂隐这边无异议。”

“岩隐也没有问题。”

马基和黄土跟着回应。

随后,四人相视一笑,原本僵硬的氛围,变得缓和融洽了许多。

12月上旬。

长久在鬼之国逗留的火之国、风之国外交使团,得不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在交涉会议上,多次因为意见不合而冷脸相对。

两国的使团,不停指责鬼之国想要通过控制小国的战争市场,进而影响到大国,最终将战火卷向所有国家。这样不顾一切的冒然行为,绝对会引起比前三次忍界大战更为严重的第四次忍界大战。

不止如此,火之国还促使了诸多小国联合,连同风之国,一同向鬼之国施加压力。

以至于一时间鬼之国的外交部门鸡飞狗跳,面对这么多的声音,哪怕是一向强势外交为主的鬼之国外交部门,也难免一时头大,原本义正严词的措辞,也被火、风两国的使团打压下去。

不过外交上鬼之国虽然处于劣势地位,被火、风两大国打得节节败退,但在对外的军事行动上,却依然以原有的作风为主,渗透小国的底层,来引发上层与下层的矛盾,使得诸多小国都开始出现混乱的迹象。

如果只是这样,事情可能还是会这般漫长而枯燥的僵持下去,很难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然而某个契机出现了。

——12月中旬。

松之国陷入内部动乱。

国内贵族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动摇,大量的农民趁着贵族统治力量下降,纷纷揭竿而起,战火迅速燃烧了松之国全境。松之国的全境内战,如火如荼的疯狂燃烧起来。

而松之国,即之前投靠火之国的联合小国之一。

并在会谈中,与火之国正式签订了军事互助协议。

如今这个国家陷入了令人恐慌的内战,而幕后的遥控者,虽没有切实证据,但无疑是暗暗指向了某个大国。

“你们鬼之国究竟想要做什么?挑动松之国内战,难道真的想要挑起第四次忍界大战吗?”

会议室里,鬼、火、风三个大国的外交人员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

率先发声的是火之国的外交官员,他脸色铁青,以愤怒的表情凝视鬼之国的坐席方向。

“阁下何出此言?有什么话请慢慢说,松之国之所以内战,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大名与贵族对下层横征暴敛太过严苛导致的,和我们鬼之国可没有半点关系。他们的内战,完全是咎由自取。”

鬼之国的外交官员摇头否认。

“那么,那些组织起来的民兵,武器是又从哪里获得的?”

“在几年前的军火贸易协议上,鬼之国有能力向没有太多忍者力量的小国,售卖军火,让他们谋求自保。只要买家有意愿,我们鬼之国自然会对买家提供服务。这也是得到你们当时一致认可的协议,不是吗?”

鬼之国外交官员慢条斯理回答,说明了那些民兵手里的武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