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福运小夫郎 四夕夕 3395 字 6个月前

在尝过了几种软糕之后,不用黎老太和姜芷芸多说,黎成志自己就看到了软糕中的商机。

当天晚上,黎成志和白秀荷就想要学着做软糕,被黎老太噼头盖脸骂了一顿,现在这么晚了着什么急,明天他们要起这么早不能睡得晚,想要学做软糕明天卖了中午那一轮米线后让白秀荷先回来,到时候姜芷芸再慢慢教白秀荷怎么做这种彩色的软糕。

其实做软糕真的不复杂,黎老太在看了姜芷芸做的软糕后她对软糕的做法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但是她不熟练,而且在颜色的分辨上姜芷芸更精准,让姜芷芸教白秀荷做出来的才会更好,而且这样软糕卖钱了之后,老大他们更应该分钱给老三他们一家。

接下来的日子,白秀荷早上跟着黎成志一起去到县城卖米线,等午时过了,她就提前回到上河村,同姜芷芸一起研究软糕。

五天时间过去,怎么做软糕白秀荷已经学会,只是软糕的颜色调配还没有彻底弄好,但是黎明康的夫子已经回县城了,他得回去上课,姜芷芸只好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返回县城,留下白秀荷一个人在村里研究怎么做出好看又好吃的软糕。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因为研究软糕的缘故,黎家众人没有像之前那样一门心思想着县试怎么样,一直到县试成绩出来后,黎成志听了过来吃饭的客人谈论起才想到还有这回事。

县试的成绩是在五月下旬第一天公布的,距离县试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黎成志只关心两个人的成绩,一个是他儿子黎明德,还有一个是他们的邻居兼儿子的师弟白志文。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米线铺子里正忙着,黎成志不好丢下铺子里的事跑去县衙外看成绩。

他不去却有人跑过来告诉他——两个孩子都通过了县试,成绩非常好,黎明德一个第一,另一个叫白志文的第二。

过来告诉黎成志他们这个消息的人是黎成石在县衙外面随便找的一个跑腿的人,给了两文钱让对方跑一趟,多的是人愿意接这样的活。

黎成志当时正在收碗,手一抖差点把手上的碗摔在地上,他眨了眨眼睛,他家明德考了第二?

因为黎成志大字不识几个,他一直都只听自家三弟说明德读书不错,继续这样读下去考个秀才不在话下,结果没想到这孩子不声不响地考了个第二回 来吓唬他爹?

没错,黎成志听到过来报信的人说两个孩子一个是第一,另一个是第二后,默认了自家明德考了第二,根本没有听清人家说的话。

好在他反应快,手立马稳了下来,将碗给扶住了,没有失态将碗给摔地上。

白秀荷那时候正在烫米线,她手上的动作也停顿了下来,傻愣愣地看着那个过来报信的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问:“我家明德考中秀才了?”

由于之前姜芷芸和黎明德解释过很多次,白秀荷是知道考秀才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的,但是一时间黎明德考过县试的消息让她把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忘在了脑后,只余下了最初对考秀才的印象。

过来报信的人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见识过各式各样的人听到消息的各种反应,白秀荷这样的还算好的。

忍下来了笑意,那人向白秀荷和黎成志解释道:“咱们县考的只是县试,你家读书郎还不是秀才公呢,想要成为秀才公还得去州城考府试、去府城考院试,不过我看你家读书郎的县试成绩,成为秀才公没问题,等过两年我还来你们铺子报喜,哈哈……”

白秀荷这时候也反应过来自己闹笑话了,不好意思地理了下头发,在客人善意的催促下赶紧将锅里的米线捞起来。

黎成志恢复得更快些,他拉住那个过来报信的人在铺子里坐下,说是要给他上一碗高汤米线,辛苦他跑一趟。

因为黎成志的忽略,等到那个报信的人吃了一碗米线走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黎明德是考了县试第一。

姜芷芸得到消息比黎成志他们早一些,因为黎成石同样打发了人回家告诉姜芷芸这个消息,县衙到粮西巷的距离更近,姜芷芸知道消息后就开始准备祝贺的东西,等会儿下午了同黎明瑾一起送去大房在县城的宅子里。

除了米线铺子和粮西巷,黎成石还花了十个铜板请人回趟上河村通知村里的黎老头和黎老太老两口,让他们知道消息后也高兴高兴。

县试只是考秀才的第一步,黎家人自己知道了就行,没有往外说出去的必要,就像姜家那边一样,姜齐明去年就考过了县试,姜家低调,知道消息的人不多。

今年姜齐明去参加府试了,按理来说府试的结果会和县试同一天公开,只是府试的结果在州城,送信什么的得晚上一两天。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了,姜家那边才得到消息说姜齐明的府试过了,他距离秀才只剩下最后一个院试。

得到确切的消息后,姜喻之就立马前往妹妹家告诉妹妹这个好消息。

就是这两天姜喻之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姜芷芸——他要到县城学堂做夫子了。

为此,他们一家人都搬来了县城,他们暂时买不起房子,租一个小点的一进小院,够一家人住。

换成五年前,姜家想要搬来县城住的话,租房子这笔钱是很难拿出来的,因为姜王氏身子不好,经常汤药不离口,药费几乎就要花光姜喻之教学生收的束脩。

自打五年前有了那根猴子送来的野山参调理身体,姜王氏的身子就好了很多,没有再时常吃药,姜家总算能够攒下来一些钱。

但是,在下河村姜喻之能够教的孩子越来越少,他看着留在下河村收入会越来越少,才下决心到县城学堂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