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福运小夫郎 四夕夕 3377 字 3个月前

一月上旬买的铺子,从装修到购买桌椅板凳,再到后来砌炉灶、买砂锅等等一些列的事几乎都让黎明瑾做了梦,一直到一月底彻底装好了铺子,他晚上才总算消停下来。

因为不停地做梦,黎明瑾这小半月天天睡懒觉,黎老太难得没有说他什么,还让姜芷芸给他做点好吃的补补。

这时候,几乎天天被寄养在正屋的黎明才心里特别不满,一个哥儿凭什么过得比他更好,大家都宠着他。

尽管心里特别不满,但黎明才不能表现出来,或者说他表现出来了没有人会在意,爷和奶还要骂他,让他多干活。

在这种让黎明才每天特别不开心地情况下,终于迎来二月,大家都要开始忙春耕,黎成力不再日日去县城,他开始带着黎明才一起干活。

以前黎明才很讨厌下地干活,一想到下地干活就能让自己不用再看到黎明瑾那张讨厌的脸,他干活的心态都好转了不少。

也是在这个时候黎老头才知道黎成力居然花了大笔银子买了足够种五亩地的紫薯种薯,这个事情把黎老头给气了个够呛。

他从来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胆子这么大,居然要把他名下的旱地全都种上新品种紫薯,他怎么就不想想万一他没有种成功怎么办,几个孩子跟着他一起喝西北风?

黎老头到黎成力那边看着他用种薯培养的紫薯秧苗就心头火气,难得有种抄起棍子打人的冲动。

比起黎老太,黎老头的脾气要温和很多,或者说一般的小事不至于让他动怒,只在三个儿子还小的时候,因为调皮被他抽过几次。

黎成力好似没有察觉到黎老头的怒火,对着过来看他弄紫薯的爹憨憨一笑:“爹,你放心,我觉得紫薯和红薯没什么差别,不会出岔子的。”

黎老头看着他那样,再大的火气也都不好对着他发出来了,心想自己以后多看着点,嘀咕了一句:“真不知道老大和老三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

回去之后,黎老头忍不住把自己的担忧告诉黎老太,成功让黎老太也跟着叹气。

爹娘的情绪变化姜芷芸很快就察觉到了,她赶紧找了个时间同黎老太聊天,问起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得知二老的担忧之后,姜芷芸突然想起相公好像只记得给劝二哥种紫薯,忘了给爹娘说。

“娘,其实相公他劝二哥种紫薯是因为瑾哥儿的梦。”姜芷芸组织了一下语言,把当时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全都说了。

这么多年下来,一件件发生在身边的事让黎老太对瑾哥儿的梦不再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听了姜芷芸的解释后,黎老太坐着想了好一会儿,突然勐地站起来:“老三家的,你去忙你的事,我去地里找老头子说说。”

黎老太想既然瑾哥儿都说了紫薯的收成并不比红薯差,价格又比紫薯高这么多,那他们打算用来种红薯的地也可以换成紫薯啊。

黎成力第一次买紫薯回来尝味道时给黎老头和黎老太他们也送了几个,他们也是吃了紫薯的,同样都觉得紫薯的味道不错,就是担心紫薯的产量低,不如红薯收得多。

既然产量的问题不用担心,那老头子为啥不种紫薯,卖不卖得起价格对他们而言不是那么重要,自家吃就可以了,至少改善改善口味。

黎老太急急忙忙地走了,黎明瑾看着自家奶那着急赶着出门的模样,看着他娘好奇地问:“娘,奶这么着急是要出去做什么?”

“你奶是去找你爷,之前你爹和大伯提到过紫薯,你爷觉这个新的粮食,而且收成没那么好,不想一开始就在自家地里种紫薯,后来你不是做了个秋收时收紫薯的梦,至少从你的梦境来看种紫薯收成不比种红薯少,然后你爹就劝你二伯种紫薯去了,但是忘了给你爷奶说你的梦,这几天你爷奶看着你二伯在侍弄紫薯心里发愁,我刚给你奶解释了下。”

姜芷芸叹气,爹娘若是想种紫薯,这时候想要买种薯怕是不容易了,上次二哥说他好像已经把粮铺去年运过来的紫薯都给买了。

“在我的梦里地里的紫薯大都因为下雨泡坏了,如果早几天开始收,收成应该不会受影响。”黎明瑾嘟着小嘴点点头,同时在心里祈祷等到了秋收的时候万一有什么变故一定要早点做梦,他好提醒家里人。

在黎明瑾出生之后没多久黎家的条件就越来越好,主要是由于黎成石参军一趟回里拿了些钱,加上他后来在县衙做事。

因此作为黎成石媳妇的姜芷芸在家基本就做一家人的衣裳,黎明瑾跟着姜芷芸,从小到大基本没有下过地,他对地里的那一套东西只能说了解,不是特比清楚,不过这样就够了。

黎老太想让黎老头也买紫薯的种薯回来种上,黎老头在听了黎老太的话之后对紫薯也有了些兴趣,中午回家吃过了午饭就背着背篓上县城去了,结果他跑遍了整个县城的五个粮铺,都说紫薯卖光了,两手空空地回来。

没两天,黎成力听说了后主动提了一袋子五十斤紫薯到主屋这边来,说是孝敬爹娘的。

黎老太看到了之后从屋子里取了两百文出来,紫薯一斤四文,五十斤就是两百文,老二挣点钱不容易,平时的孝敬那是应该给的,这种专门买来的种薯她不能就这样直接收下。

黎成力嘴笨,不知道怎么说服他娘,但是他跑得快,看着他娘手上拿着钱出来,赶紧放下紫薯就跑,说他自己要回去地里做事,黎老太喊都喊不住他。

等黎老头回来之后,黎老太拿出这件事来念叨,说他们老两口现在什么都不缺,儿子孝顺日子舒心,越过越好云云。

黎老头对黎老太的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专注地折腾院墙下那一袋子保存得还算不错的紫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