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盲罪 初禾 2938 字 6个月前

贺枫曳之前只说过了除夕再回家,没提要跟家人出柜,而且那语气也不像近期会出柜。沈戟想,很可能是自己的告白,让贺枫曳那边出了什么问题,才临时改变计划。

他靠在墙上,心跳得快,有些难堪。他暂时不想见到贺枫曳,更不想看到贺枫曳的男朋友,只能找个理由在初二之前离开。工作是最好的理由,可他不擅长撒谎,养父母盼着他回来,他这么就走了,心里过意不去。

这时,手机传来新邮件提示音。是“远方火苗计划”发来的。

因为童年的经历,沈戟工作后就开始向“火苗”捐款,这是一个帮助偏远贫穷地区儿童的公益组织,公开透明。每年春节,沈戟都会收到“火苗”发来的明细,以及一封邀请函,请他们这些捐助者和受助的孩子一起过年。

他从来没去过。

邮件下方写着受助孩子的家乡,他这才注意到,自己一直以来帮助的孩子们就在离家400多公里远的村里,开车往返也花不了太多时间。而他今年正好需要这样一个“逃避”时间。

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沈小朋友

“远方火苗计划”帮扶的孩子遍及全国,志愿者收到款项后,会先询问是否指定受助者,如果资助者不指定,捐出的资金就会由“火苗”分配。沈戟详细看过邮件后,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帮助的地方叫芳杭村。

初二一大早,沈戟就开车出发了。吴馨得知他是去看望贫困乡村的孩子,叹了好一会儿气,吃的用的塞满后座,若不是春节应酬多,她都想拉着沈泉随一起去。

沈戟开到下午,就进入山区了,盘山公路连绵不绝,难见人烟。路不好开,志愿者们在镇子上安排了车,等待资助者们。沈戟车里太多东西,搬来搬去不方便,一名叫小郭的志愿者就坐在他的副驾上,给他指路,一路上给他说了不少芳杭村的情况。

沈戟不怎么说话,但听得很认真。芳杭村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里面的人世世代代过着封闭贫穷的生活,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想上学,必须徒步走上一天,才能到镇子上。村民们觉得读书没用,不如进山采山货。

资金到位后,志愿者们来到村里挨家挨户游说,赠与食物、生活必需品,又帮忙把山货卖出去,开车送孩子们去镇里上学。前两年还在村里盖了所小学。

现在所有孩子都有学上,女孩也不例外。前年村里第一次有了大学生,一男一女,考上的还都是不错的大学。村民们抱着志愿者哭泣,女孩的父亲差点跪下来。

“其实哪儿谢得着我们呢。”小郭说:“是你们这些好心人捐了那么多钱,如果没有钱,那再多的爱心都落不了地。”

沈戟摇摇头,“你们更值得尊敬。”

小郭笑了笑,坦然接受。又说起村里的趣事。

得知今年只有六个资助者来时,沈戟有些诧异。小郭说,其实每年都不会超过十人,资助者虽然多,但愿意亲自来的还是少。来不来他们都很感激。

沈戟到芳杭村时已临近晚餐时间。村中心搭着一个简陋的舞台,村民们准备了节目,要给好心人们表演。

小郭领着沈戟去一户农家,六位资助者都住那里,房间全都整理好了。

“挺简陋的,不过很干净,睡觉前会烧炭,不冷。”小郭跺着脚取暖,“沈先生,这屋再住一个人,您看行吗?”

沈戟不在意环境,但他不愿意和陌生人共处一室,礼貌拒绝,“如果没有多余的住处,我睡车上也行。”

“这哪行,我再去安排一下,那位先生还没到呢。”小郭有点犯嘀咕,这几间屋子是村里最好的,屋里两张床,怎么不能将就住一下呢?

晚餐很简单,都是农家菜,但气氛热闹,小郭介绍资助者们给村民认识,沈戟也顺便观察另外四人。两名男士,两名女士,岁数都在40岁以上,有高管、个体户、中学老师、医生,他是最年轻的。

他们都不是第一次来了,像老友一般和村民聊天,询问孩子们的成绩。只有沈戟一个人坐在桌边不说话,显得格格不入。

但其实他没有不自在。他小时候生活在比这儿更穷的地方,听他们说着一桩桩小事,他心里甚至有种满足感——他帮到那些和他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上不了学的孩子了,他们不会再因为穷,经历他所经历过的事。

晚餐快结束时,最后一名资助者还没到。村里信号很差,小郭跑到山坡顶上才打通电话,回来急匆匆地说那位先生要到了,但摸黑开山路太危险,他担心人家出事,要去接。

沈戟本以为会表演节目的只有村民,刚刚才得知,除了他,另外的资助者也都要上台。

“每年都是这样的,我起初也不好意思,但总不能只让乡亲们在上头敲锣打鼓吧?”个体户乐呵呵地说。

沈戟皱起眉,要是知道有表演节目这一环节,他可能就不来了。一位女志愿者问他上不上台,他摇头。女志愿者倒也没劝,但音乐响起,气氛上来,他还是有些犹豫。

小郭开车往村外去,沈戟在逃避的心理作用下说:“我跟你一起去。”

小郭好笑,“沈先生您跟我干嘛啊?不想表演节目也没事,您就看他们表演。”